自由选课制的利弊得失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自由选课制的利弊得失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9-05-16 * 浏览 : 189

—— 写在高考改革全面推行之际

沈乾若

摘要:中国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为推行北美和西方自由选课的学分制开启了绿灯。西方实行学分制,一方面使学生得以发展个人的潜能特长,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但另一方面,多数学生一直在利用选课自由避难趋易,不拿或少拿数理化课程。故学分制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效应是不同的。少数精英学生可以努力成材,大部分学生却未能获得应有的知识文化教养。即使美国少数精英高中强制学生修读多门理科课程,成效显著;亦难以扭转整体趋势。学分制实行百年的结果,北美理工科领域逐渐凋零,人才匮乏。作者呼吁切实了解学分制的实践结果和利弊得失;坚持中国自身实践多年的成功经验;并研究借鉴美国精英高中,扬长避短。万勿轻率照搬西方做法,蹈人覆辙。

关键词:高考改革,选课制,学分制,理工科,综合中学,特殊高中,美国精英高中,通才教育

本世纪以来,中国教育部曾在高中推行自由选课的学分制;但由于高考制度未变,学分制难以到位。而近年的高考改革,则为学分制的推行打通了道路。高考改革改变的不仅是考试本身;更重要的,是学分制在全国高中的开启与实施。

西方的这一制度优势何在,有无弊端?它将给我国教育带来什麽结果?国内统一课程的学年制应该被全盘放弃麽,或者在其基础上融入学分制的优势?事关重大,有必要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国内传统的学业管理制度下,一个班的学生学习同样的课程,不及格须补考,考不过则留级。这种学年制弹性不足,对学业上下两端的学生照顾不够;学生缺少个性化发展和自我选择的机会。

美国加拿大以及西方中学的学分制则不同。学校提供很多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教育当局只规定必须修满的学分,由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来自由选课。资质优异的低年级学生选修高年级课程司空见惯;修课方式也比较灵活。在加拿大卑诗省,除课堂听课外,网络拿课或成人夜校亦可,甚至少数学生自学后参加考试也能够得到学分。

学分制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空间。升学类或就业类,成绩好的或成绩差的,可以各取所需;以发展个人的潜能与特长,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学分制已实行百余年,是西方中等教育区别于东方的一项基本制度。西方世界精英的成长和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学分制起了关键的作用。

然而,学分制并非万能灵药;它给西方带来的,也不全是成功的果实。

自由选课的学分制使班级设置不再可能。学生没有班级,也没有固定教室。像大学生一样,中学生背着书包到处跑。各年级只设一、两个咨询教师,供学生咨询选课和其他事宜。我们过来人都有体会,班级制下,班主任的严格管理,集体生活的人生经历与体验,及同窗之间的友谊对学生的学业和人格成长极为宝贵。班级的缺席,给学生的青少年时代带来的缺憾难以弥补。[1]

除走班制造成的管理松散外;另一方面,选课的过度自由使得学生得以避开数理化等较难的理科课程。实行百年之后,美国和加拿大修读理工专业的学生比例奇低。譬如20032004学年,全美本科生仅14%STEM领域学习,含计算机科学5%;工程技术4%;生物学与农学3%理化和数学各不足1% [2]如今的美国等西方国家,理工人才匮乏,大众普遍欠缺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与素养。美国教育部在2010年发布的报告指出:“美国是全球领导者。然而今天,我们的这一地位受到了挑战,美国已经落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CT公司也在其2017年的报告中说,“美国确实是一个STEM匮乏的国家,尽管承认这一点很难堪。”[3]

遗憾的是,只因年代久远,人们以为中学自由选课天经地义,至今尚未见到西方教育界对此项制度提出质疑。

以加拿大卑诗省为例,来看一看学分制下的高中毕业标准。学分自十年级算起,总数80,每门课4学分;从语言文字、社会与人文、数学与科学、艺术或技术、及体育等五大领域的课程中计入。STEM领域必修课程包括:十年级数学和科学,两门;十一级或十二级数学,一门;十一级或十二级物理、化学、生物六门课中选学至少一门;总计四门,16学分,仅占80学分的区区五分之一。即使不拿12级理科课程,也能够毕业。

数学和科学各占10%;理科,尤其物理和化学在基础教育中比重之低,由此可见一斑。这样的标准之下,除小部分好学上进的学生外,多数学生自然避难趋易,选学数理化的人数少得可怜。在卑诗省授课多年,笔者深知物理是学生最感困难的学科。力、热、声、光、电、狭义与广义相对论,......,何其庞大而深奥的一个知识体系?学生需要付出多麽艰苦的努力,具备多强的分析思维能力,方能掌握这些知识?故数理化三科中,选修物理的人数又是最少的。估计注册12级物理的人数大致15%,至多20%。只有生物课获得青睐,因多含记忆类知识,难度较低。

再来看一看毕业与升学考核。卑诗省中学毕业原有全省统一考试,实行了一百余年,效果很好。但在2004年改为选考;2011年大部取消,只留少数几科。[4][5] 至2016年,所有省考竟全部取消,改为数学和英文水平测试。而数学测试仅十年级程度。

加拿大没有全国大学选拔考试。大学录取,取决于中学选课情况和成绩单,以及申请文书。在不设统一考试的情况下,高校录取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估十分困难。

美国的情况,以纽约州为例。普通高中毕业文凭要求学生至少修满22学分,其中数学和科学必修各一门,共6学分,占27.3%,仅比加拿大略高。[6]

美国中学生选学数理的总体情况如下。中学里注册(而非通过)起码一门物理课学生的比例,1990年仅21%;由于STEM领域的大力投入,十年后方达到36%;但至2013年,仍有58.5%的高中毕业生未曾接触过物理课[7]。几代人下来,或因师资不够,或因选课人数过少,五分之二的高中竟然无法提供物理课[8]。纽约某著名高中,由于请不到物理老师,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班级能够开物理课。数学方面,据2013年的统计,美国高中毕业生中,注册了(非通过)代数2和三角的学生约48%,不及一半[7]。可见美国所谓“高中毕业”与传统的标准距离相当远。

申请美国大学,多年来均须提交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CT或者学术能力测试SAT的成绩然而近年来,为了非裔和拉丁裔等弱势群体入学,哈佛、加州大学洛杉矶伯克利分校等将SAT II从必改为选考;有上千所学校不再强制要求SAT或者ACT的成绩。[9][10[[11]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美国教育是分层的。各州均有少数以理工科为主的特殊高中,颁发高等毕业文凭。纽约州的高等文凭要求学生至少多修两门数学,一门科学;理科占比达48.4%。与加拿大不同,不论何种文凭,学生均须通过州级统一考试。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者,还可获颁荣誉高等文凭[6]。可见虽然都为学分制,特殊高中及其颁发的高等文凭和普通高中文凭的要求完全不同。高等毕业文凭必修课比重很大,其中理科课程更占几乎一半。此即美国的基础精英教育:高标准,严要求。其选课自由仅仅体现在:第一,开设了多种选修课;第二,学生可以提前修课,中学里也能修读大学或预科课程;为资质优异的学生开辟有快车道。

优秀生源的选拔还有其它一些渠道:大学先修考试AP和国际文凭课程IB以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奥林匹克数学或物理、化学竞赛,西门子数学科技大赛,美国数学邀请赛等,可以为大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上介绍可知,美加课程的学分制及毕业升学非强制性的考核要求,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效应不同。少数重视教育家庭的后代和禀赋优异且自律的学生可以努力成材但过度的自由使得大部分学生未能获得应有的知识文化教养。

尽管美国精英高中质量优异,每年为一流大学输送大批高材生;但由于仅占10%左右,他们的努力与成效未能扭转总体趋势。整体来说,美国和加拿大的高中毕业证书水分很大,切实达到高中水平的人数其实差得远。就行业而言,对理工科造成的冲击最为严重。不但进入该领域的人数占比低,而且之后在大学里又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因修课困难而转到其它领域 [12]毕业后能够从事科技工作的自然少得可怜,人才荒不可避免。美国大学理工科教授和研究生、科研人员中,相当比例是外来移民与留学生[13]。美国自身的基础教育难以支撑其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说它是由多个国家的基础教育所支撑,也许较为符合实际。

中美之间概而言之,美国强在精英教育和顶尖人才;而中、低端的大众教育则相当薄弱。美国获诺贝尔奖人数世界第一;普通科技人才与技术工人却严重不足,使其制造业难以复苏。反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崛起,依赖的正是百十年扎实的教育所培养的各个层次的人才,世界上最大的一支科技与劳动大军。

回顾中国上世纪二十年代,亦曾师从美国实行选课制;但仅十年便废止。此后中国在中学坚持学年制和班级制;尽管对于超常人才的成长有着这样那样的妨碍,却保证了大范围内基础教育的质量。[14][15]

然而近年来国内盲目‘与国际接轨’,高中实行选课制及‘3+3高考改革,匍一实施即尝到了苦果。师资配备失调,中学教室设备很难应对多种课程选择;而且和美加一样,物理等科选学人数骤降;以及考生入学后成绩下降;等等。这些结果,对于切实了解西方教育的人们来说,本在预料之中。

二十世纪整整一百年,中国与美加之间的中等教育在课程要求上作法不同。[1]

中国与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统一课程,统一标准;凡高中毕业的学生,均须具备数学与各门科学学科的知识素养。这样做的前提是中等教育阶段的双轨制;即普通学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分别由两类不同的教育机构承担。民国时期又称为普通中学、中等專业技术学校、和中等師範學校“三足鼎立”。双轨制下学生分流的结果,进入普通中学的學生程度比较整齐,以升学为目标。这就使得统一课程成为可能;而且各门课业均设置数年,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奠定基础。

自上世纪中期以来,加拿大与美国的中等教育实行单轨制;将学业与职业教育混在一起,称为综合中学。北美的中等教育机构绝大多数为综合中学;而低标准、低质量则为综合中学之痼疾,不可避免。为照顾不同类型的学生,综合中学提供多种内容、多个层次的课程;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力。为保证毕业率,毕业标准只能迁就差等生,取下线,要求很低。自由选课与综合中学捆绑在一起的结果,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逐渐显现,那就是理工科领域一步步的衰落。笔者建议[1],加拿大和美国恢复双轨制,学业高中与职业技术学校并行,为严格的学业教育创造条件。

基础教育阶段的强制性课程要求,为的是保障学生建构完整而合理的知识结构,习得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为大学深造做好准备。故科学合理并且严格地规划必修课,保证必修课的教学,是学校的主要任务。尤其在国内中职中专已将约一半的学生分流出去的情况下,普通高中更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照搬北美综合中学的做法,来缩减统一课程,开办‘课程超市’。但引入选修课,把部分选择权交给学生是必要的;也应给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来发展专长。

美国特殊精英高中与中国普通学业高中目标大体一致,其经验教训值得研究借鉴。必修课为主而选修课为辅;对必修课的严格要求和管理,包括统一考核的手段在内;既是美国精英高中的一项成功经验,也为中国自身多年的实践所证实;绝对不能轻易放弃。但美国学生课业负担之沉重,比国内学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需要找出原因,加以避免。

广告

成功新法则:为什么成功的人总成功

作者:费奥纳·哈罗德

京东


两千年来人类积累的博大精深的自然科学与技术知识,要靠教育一代代传承。理工科自不待言,非从小扎扎实实奠定基础不能成就人才。对文科学生虽然可以降低要求;但基础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的方法对社会及人文学科也是需要的,对某些学科甚至是关键性的。西方在这个问题上步步退让,令理工科逐渐萎缩。直到危机来袭方才悔悟,回过头来强调STEM教育;却已积重难返,回天乏力。

笔者赞成现时倡导的通才教育。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历史和社会知识,基本数学推理和运算技能,以及科学技术知识等,是每个知识分子都应当具备的。既然高中文理分科都因违背通才教育宗旨而在取消之列;提供学生极为自由的课程选择,又是为什麽呢?是促进通才教育,还是反其道而行之?

各个不同学科专业应当具备哪些必要的知识,只有高层次的专家学者有能力做出判断。学生和家长一般了解不够,很难做出合适的选择。未知将个人选择性当作教育的一个终极价值观道理何在?将选择性放在第一位而妨碍教育的基本功能,乃轻重不分,本末倒置。

教育的目的,既为满足个体的需要,也为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当今风行的重视前者而轻忽后者的思潮,是极为严重的偏差。选择应该是双向的。一方面是学生个人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国家和社会从全局出发,为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配置,为持续发展所作的选择。个人选择难以避免盲目跟风、避难趋易和金钱至上。北美以自由选课制为起点的一系列制度与标准,将个人选择摆在不适当的高位,留给国家与社会的选择空间过小;造成今日理工人才匮乏的局面。国内若邯郸学步,盲目照搬,则中国科技人才的断层亦将不可避免。

过度缩减统一课程及过分自由的课程和高考科目选择,既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欠缺,也纵容一些学生放弃努力,投机取巧。这部分不合格的学生,在西方大学通过宽进严出的制度而被淘汰。但在国内目前缺少淘汰机制的情况下,必然造成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及高等教育的平庸化。

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学习借鉴西方的选课制、学分制及一系列毕业升学制度,首先须了解其实践结果和利弊得失,方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亦应坚持中国自身实践多年的正确做法与成功经验。否则只恐事与愿违,将国家民族的前途置于险境。

 

参考文献:

1.    “北美的综合中学和学分制成功麽?”,沈乾若,世界比较教育大会第16届会议,2016.8

2.    StudentsWho Study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STEM) in Post-secondary                                   Education”,Xianglei Chen, Thomas Weko,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CES 2009-161,National   

Center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2009.7

3.             STEM EDUCATION IN THE U.S.:Where We Are and What We Can Do | 2017”, ACT Report

4.             遏止卑诗省教育质量下降恢复12级省试乃当务之急,加拿大博雅教育学会研究报告[1]2012.9

5.     “Restoring Grade 12 Provincial Examinationsand Stopping the Decline of BC’s Education”EQSCReport                [1]2012.9

6.    “美国公立基础教育系统培养精英的途径”,张洁,第一届融汇中西教育论坛,2019.6

7.     Report - S&E Indicators 2018 _ NSF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8.     “2 in 5 High Schools Don't Offer Physics,Analysis Finds” , Education Week, April 25, 2019

9.    The Slow, Steady Erosion of SAT Subject Tests”,Scott JaschikINSIDE HIGHER ED2017.10.23

10.           Colleges That Don’t Require theSAT or ACT”,KaliSlaymaker, College Raptor, 2018.5.21

11.   SAT Subject Tests See Steep Decline inParticipation”, Catherine GewertzEducation Week, 2016.7.28

12.  BeginningCollege Students Who Change Their Majors Within 3 Years of Enrollment”,DATAPOINT                 NCES 2018-434, U.S. Department ofEducation, 2017.12

13.           “STEMIndex Shows America Will Have to Depend on Foreign Workers to Fill STEM Jobs”, TheU.S.              News/Raytheon,2016.5.17

14.“20世纪20年代中学学分制的历史考察”,付文珍,《考试周刊》,201263

15.走进我国高中学分制历史的深处――解放前高中学分制的历史回顾与反思”王海仔江西教育学院教育系, http://blog.sina.com.cn/ksgl,2007-08-22    

16.  “六十年亲历之中西教育沈乾若,百度文库,2016.5.6

 

鸣谢:

本文的写作得到张洁、潘力、黄戟老师等人提供的大量信息和参考意见,仅此致以诚挚的感谢。

沈乾若

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硕士,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数学博士。中国大陆和加拿大数十年大、中学教学及办学经验。《加拿大博雅教育学会》名誉会长,《融汇中西教育论坛》联络人。

电子邮箱:sharon_q_shen@yahoo.com

2019年5月


与教育部长讨论课堂革命

北美理工科教育是如何衰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