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试搞尝试教学实验研究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4-12-26 * 浏览 : 131
七、 试搞尝试教学实验研究
从尝试教学法到尝试教学理论,有挫折,有发展,随着教学改革前进的步伐,密切配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新课程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前面是按照我的工作阶段介绍的,可以看出我如何从一个农村小学教师成长起来的。我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是尝试教学实验研究,长达40多年时间,它是我尝试人生中的主要部份。我是随着尝试教学的发展而成长的。现在沿着尝试教学实验研究的轨迹,继续探索我成长的道路。
教育实验也是一种尝试,而且是一种高层次尝试。物理化学的实验对象是物质,失败了可以再做,而教育实验的对象是青少年,如果失败了,给青少年带来的心灵上的损害是无法挽回的。因此必须力争成功。教育实验要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特别是人际关系,非常复杂,传统教育的习惯势力比较顽固,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这一切决定了教育实验的复杂性、艰巨性和不可预测性。所以教育实验不能“心血不潮、空穴来风、急功近利”。我应该用大胆尝试的精神,谨慎细致的工作方法去搞尝试教学实验。实验工作必须采取渐进的方式,从酝酿、实施,到总结、提高;由点到面,由几个长工验点到小范围试用,再到大面积推广。这一过程,分成6个阶段,走了40多年。
1、 酝酿阶段
“教师不先教,先让学生试一试,学生在尝试中学习。”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在我头脑里已酝酿很长时间了。
当小学教师的时候,我跟着老教师上课,用的是满堂灌的方法,教师要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甚至还要讲深讲透,学生都听懂了,点头了,然后再去做练习。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成绩又平平。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能不能改呢,当时年轻,既缺乏教育科学知识,又缺少经验,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我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深造后,从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著作中,发现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虽各有特点,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思想:
相信学生,要让学生主动学习。
1960年毕业后,留校当助教,一边在大学教小学数学教学法,一边到附小搞教学实验。我和附小教师一起试验,“让学生先做题,然后教师再讲”,这是尝试教学思想的雏形,但那时政治运动不断,无法搞系统的教学实验,后因“文革”而中断。
到溧阳农村当中学数学教师,我是一边自学一边教,采用的办法是自己先做例题,做完后再对照课本校对,自己做对了还是做错了,研究其中的道理,再找参考书分析,最后再做习题。发现这个办法学得很快。后来就把这个自学方法交给学生,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事实上这已是尝试教学模式的雏形。由于正处在文革期间,也无法搞教学实验。
2、初试阶段
“文革”后,我回到家乡常州。“学生能不能在尝试中学习”这个思考已久的问题,重新在我头脑中浮现。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鼓舞着我,时机已经成熟,我决定进行系统的教学实验,来证实这个大胆的设想。
“教师还没有教,先让学生尝试练习”这个设想步子太大了,大部分教师很难接受,不敢试验。我找到我的学生,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班的学员劳动中路小学徐廷春老师,他一口答应,就在他教的四年级班上开始试验,我制订了试验方案,大家共同上课,他上课我听,我上课他听。一年后,实验班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在一次“三步应用题”测试中,学生自学课本后做尝试题的正确率,实验班达88.2%,而普通班只有54%。期末考试成绩,实验班96.5分,而普通班只有80.6分。在其它学校,试验班也取得同样的教学效果。实验取得了成功,实验证明:“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原来的大胆设想,已成为现实。
当时有一个问题我琢磨很久,为这一新教法起什么名称,曾想用“五步教学法”、“探索教学法”、“引导发现教学法”“先练后讲法”等,都不理想。早晨骑自行车上班,是我思考的好机会,早晨空气新鲜,心情舒畅,许多好主意都在这时想出来的。一天早晨,在自行车上我忽然想到,取名为尝试教学法。 “尝试”两字在中国通俗易懂,而且能揭示这一新教法的本质特征,能够区别于其他教学法。学生先练是带有尝试性质,可以做对,也可以做错,在这基础上,教师作针对性讲解。我觉得用“尝试”比用“发现”“探究”更切合学生实际。
我用3个多月时间,经过反复修改写成论文:《尝试教学法的实践和理论》。文章写成了,到何处去发表。当时“文革”刚刚结束,极“左”思潮仍然有影响,我这篇标新立异的文章是很难发表的。中国教育理论界向来看不起自己的东西,外国人可以提一个教学法,中国人就不行。我比较了各地教育杂志,发现《福建教育》杂志刊登的文章观点比较新,决定投《福建教育》。
当时《福建教育》杂志的数学编辑是陈辉和陈笑晴同志,他们收到我这篇文章后,极为重视,立即请示总编龚玉书同志。龚总编详细审阅了稿件,觉得此文观点鲜明,操作性强,符合教改方向,批准立即刊发。当时,第11期杂志已经编好,决定重新调整版面,在1982年第11期以显要的位置发表了这篇文章。
意想不到的是:这篇文章发表后,在国内引起强烈的反响,“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的新观点震动了大家。各地教育杂志相继转载,各地教师纷纷开展试验。各地试验都取得了成功,证明“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的观点是正确的,各地教育杂志纷纷报道了试验情况,全国掀起了一股尝试热。
3、挫折阶段
正当我沉浸在实验初获成功的喜悦中,意想不到意外的打击已经来了。1983年10月,在西安举行的一次全国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上,一位小学数学教育界权威人士公开指责说:“不要提这个法那个法,小学生还能自学?”大家心里明白他指的是尝试教学法。在教育杂志编辑的座谈会上,他更露骨地指着《福建教育》杂志社陈笑晴同志说:“你们《福建教育》不要乱发表文章,要跟中央保持一致。”这顶大帽子真够厉害的。
这位权威人士的话当成“西安会议”精神传达到全国各地,一时间尝试教学法受批判了的消息不胫而走,各地实验纷纷下马,有些教育杂志也不敢发这类文章了。在江苏情况更糟,一位参加西安会议的江苏代表,在江苏各地传达“西安会议”精神,宣传“小学生不能搞自学,尝试教学法是错误的”。于是,江苏大部分学校的实验都下马了。在常州,原来反对尝试教学法实验的人找到了 “理论依据”,讥笑说,邱学华想创造新教法,异想天开。“邱学华犯错误了……”,当时,作为师范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面对内外夹攻这么大的压力,我没有胆怯,“文革”的大风大浪都经历过了还怕这些,可是试验将会夭折,“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的教学设想将会落空,我焦急万分。当时文革刚结束,极“左”思潮还存在,人们思想中还是一切要“唯上”。那位权威人士的“要跟中央保持一致”这顶大帽子谁都受不了。
这事如果发生在过去,尝试教学法就可能被一棍子打死。但,现在不同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重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由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尝试教学法实验研究工作得以继续发展。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江苏省教育厅和常州市教育局给予了支持和帮助。他们排除干扰,坚决支持我的实验研究。1983年4月,我被任命为常州师范学校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同年底被授予“特级教师”的称号。用事实证明,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尝试教学实验,邱学华没有犯错误。
西安会议结束后,《福建教育》编辑陈笑晴回到福州,向龚玉书总编汇报情况,龚总编当即表示,《福建教育》杂志社受福建省教育厅党组领导,应该坚持教改方向,支持新教法的实验,要保持宣传尝试教学法的连续性。从此以后,《福建教育》非但没有被权威人士所吓倒,反而加大力度追踪报道尝试教学法实验研究的发展,到现在已连续追踪报道了20多年,发表了100多篇文章,这在教育杂志出版界是没有先例的。
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包括教师和教研员)并没有理会权威人士的指责,他们相信实践的效果,尝试教学法以其观点鲜明,操作简便,效果显著而赢得大家的信服,实验范围不断扩大。广大教师的积极支持,这是尝试教学法发展的重要动力。
教育理论界人士的参与和支持,促使尝试教学法从理论上站住脚,推动尝试教学法走出困境得以发展。我的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名誉校长刘佛年教授,支持我的观点——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并要求我继续实验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李伯棠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姜乐仁教授、河南师范大学陈梓北教授等都亲自撰文从理论上阐明,学生在尝试中学习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特别使我感动的是,陈梓北教授当时有严重的心脏病,正在养病,他是抱病写了《有胜于无、有胜于洋》的评论文章。尝试教学法终于顶住了权威人士的压力,走出困境,继续向前。
1、 发展阶段
1985年4月,由24个单位联合发起,在常州市举行全国协作区第一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有来自全国各地400多位代表参加。这是第一次举行全国性的尝试教学研究活动,受到教育媒体的关注,《中国教育报》、《福建教育》、《江苏教育》、《湖南教育》等十几家教育报刊杂志社的编辑都到会采访报道。《中国教育报》记者张玉文出发前,领导曾交待她,到常州参加研讨会只要听,不要表态,不要报道。张玉文在会上看到各地代表对尝试教学法热情高涨,便私下采访代表,了解到实验是真实的、科学的,连夜打长途电话向领导汇报,领导立即决定,要求张玉文尽快写成新闻稿传真到报社。
会后《中国教育报》以最快速度在头版刊登了报道:“常州等地开展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的实验——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各地教育杂志社都作了相应的报道。《中国教育报》是国家教委的机关报。因此,张玉文记者的这篇报道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这是尝试教学法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以后,张玉文对尝试教学研究进行跟踪报道,我们成了好朋友。我一直和她说笑话道:“您的一篇报道救了我啊。”
在这以后,我根据各地实验研究中所提出的新问题,继续撰写出:《再谈尝试教学法》、《三谈尝试教学法》。而后又把以前发表的有关尝试教学法的三篇论文进行归纳整理,理论提高,写成《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的实践和理论》,刊登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教育研究》(1986年第4期)上,不久译成日文在日本《新算数研究》杂志上全文刊登,日本国立横滨大学片桐重男教授亲自为该文写了按语。后来此文又收录到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教授主编的《教育学文集》中。同时,这项研究获得了江苏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到此,尝试教学法已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理论界的认可。
按理说尝试教学法研究已大功告成了。但是,广大教师迫切需要更具体的操作方法,理论上还必须进一步提高,靠写几篇文章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为此我决定写一本专著:《尝试教学法》。当时工作十分繁忙,既要当校长,又要搞研究,我只能利用休息的时间写作,对我来说已没有星期日和节假日,就这样前后将近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这本著作,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了“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的命题,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语文、常识以及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提出具体操作模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教授和日本片桐重男教授为该书题词。此书出版后,大受教师欢迎,促进了尝试教法的推广与应用。几年里再版重印数次,总印数达6万多册。1989年举行全国首届教育理论著作评选,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参加评选的都是一些著名教育理论家撰写的重要著作,结果仅评选出49本书获优秀教育理论著作奖,出乎意料之外,《尝试教学法》一书竟获此殊荣。
1990年在北京举行国际数学教育会议(RCME),我在大会上宣读《尝试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受到与会代表的关注。我和日本片桐重男教授在一个小组内,并共同主持会议,十分令人高兴。台湾数学教育界朋友第一次来大陆参加会议,他们把《尝试教学法》一书带到台湾,向台湾的师范院校学生介绍。屏东师范学院黄金钟教授还亲自在一些学校试用尝试教学法并获得成功。尝试教学法论文译成日文、英文、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1992年在常州市举行全国协作区第六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中国新闻社记者陈琪以“中国历尽十年研究和实验,尝试教学法推广已获实绩”为题,向海外作了报道,引起强烈反响。世界各地纷纷来信,大都是华侨和华裔教师,有的要求进一步了解情况,有的要求索取资料。1993年,我应日本数学教育研究会邀请到日本讲学,着重介绍了尝试教学法。而后上海市教师培训中心的德国专家岗特·雷诺先生亲自到常州考察尝试教学法,由他推荐在德国《世界教育》杂志发表尝试教学法的论文,编辑部特别加了“编者按语”,郑重推荐这篇论文。我为我国自己创造的教学法逐步走向世界而感到自豪。
2、 提高阶段
从90年代开始,我有了新的思考:“为什么尝试教学法在中小学各科都呈现积极的效果反应,是否受一种教育规律所约制?”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始实验,后发展到语文、常识等学科,又从小学发展到中学、大学,又从普教发展到幼教、特教、职教。大量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因此萌发出把尝试教学法升华到尝试教学理论的设想。提出“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课题。
这项研究得到国家教委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支持,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列入“八五”规划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课题。使尝试教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项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开始了。
构建教学理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联合各方面力量攻关。原来尝试教学法有一个全国研究网络,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研究网络,以重点研究课题为核心,在全国各地联合106个子课题相配合。我的研究重点也转向理论层面,同时指导全国106个子课题的研究。
经过近五年的研究,终于写成“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主报告,106个子课题也相继写出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汇编成近60万字的论文集:《尝试、成功、发展》,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研究主报告中提出了尝试教学理论的理论框架,在理论层面上有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1、探明尝试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从古代的孔子和孟子,到现代的陶行知和叶圣陶,都蕴含着尝试教育思想。历史事实证明,尝试教学理论渊源于中国,在中国这块沃土上产生和发展尝试教学理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阐明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概括成“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
3、提出“尝试成功理论”新观点,以区别于美国桑代克提出的尝试错误学说,并阐明达到尝试成功的七个因素。
4、提出了尝试教学的操作模式,有通用模式、基本模式以及各种变式,建立灵活多样的尝试教学操作模式体系。
1996年10月,在湖北省十堰市举行的全国协作区第八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同时举行对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尝试教学理论的研究”的专家鉴定会,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委派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查有梁研究员为首的专家组进行鉴定。
这里有一件难忘的事:当时进行专家鉴定,没有经费。湖北省十堰市教委主任王福海对我说:“邱老师你放心,出版论文集、专家鉴定的经费由我们来承担”。我只有千谢万谢,他却说:“你为中国教育作出这么大的贡献,你又为了什么!我们做一点工作是应该的。”听了真是摧人泪下。
专家组成员尚有华中师范大学姜乐仁教授和瞿天山副教授,中央教科所戴汝潜研究员,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专家组全程参加了全国第八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这次会议有来自全国各地近2000名代表,盛况空前,一个大会堂挤得满满的,连走道上、主席台上都坐满了代表,一个民间研讨会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本身就说明了问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办公室主任金宝成全程参与鉴定工作,他对尝试教学理论受到第一线教师如此欢迎,我同各地教育局和教研室的关系如此密切,感到惊奇和赞赏。他由此得出一个重要观点,教育科研要转化成生产力。
专家组听了来自全国各地代表的发言,又听了7节尝试教学法的观摩课。然后再审读课题的研究主报告及子课题研究报告。他们对研究成果给予较高评价,专家鉴定意见中有两条主要结论是:
1、试教学理论,主要是在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基础上,升华出的现代教学理论。
2、试教学理论,从实践到理论已经历了15年的实践检验。尝试教学法普适性强,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尝试教学理论研究”通过专家鉴定,标志着尝试教学法已升华到尝试教学理论。
3、 创新阶段
1999年9月,这项研究荣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由教育部颁发证书和奖牌。这给予参与尝试教学实验研究的几十万教育工作者充分的肯定和莫大的鼓舞。
“尝试教学理论研究实践”研究课题结题,并不表示研究的结束,而是开创一个新的起点。一种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同意我继续进行滚动研究。
1998年10月,我在湖南省张家界市举行的全国第九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上作了“尝试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的主题报告,并提出“尝试与创新”的研究主题。全国1000多个实验基地学校,展开新一轮的实验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尝试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关系,构建尝试创新教学模式,使尝试教学理论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2000年10月,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的全国第十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上,我作了“尝试中创新”的主题报告。完整地提出:“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的新观点,要使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尝试中成功”、“尝试中创新”,形成了尝试教学理论的核心。《中国教育报》在“邱学华谈尝试与创新”专栏下,连续发表了6篇文章,系统论述“尝试中创新”的新观点。尝试教学适应了创新教育的要求,符合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这给尝试教学理论的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为了不断充实尝试教学理论体系,在教育科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编辑出版了“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丛书”,这也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这套丛书的出版,将作为奠定尝试教学理论的基石。国家教育部总督学柳斌先生亲自为这套丛书题词:“深化教改实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体系”。
这里有一段小故事:柳斌先生当时担任国家教委副主任,仅在1990年参加国际数学教育会议(RCME)欢迎外宾的宴会上见到过一次,并不认识。我觉得这套丛书十分重要,能否请柳斌先生题词呢?有人劝我:请国家教委领导题词很难,要找熟人介绍。我又找不到熟人,只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给柳斌先生写信和附上“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丛书”的编写计划。不久,接到柳斌先生的回信和题词。国家教委领导工作日理万机,实在想不到能为一个不认识的普通研究人员的著作题词,直到现在我还没有机会当面向柳先生表示感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尝试教学研究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断:从学习论的角度,研究尝试学习理论。把尝试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由探究,因而尝试学习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学习方式。2002年11月在《人民教育》上发表:《尝试学习的原理、策略与实践》一文,把尝试教学研究与实施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
目前,全国已有近2000个实验基地学校,有六、七十万教师参与实验研究,并有更多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加入了研究队伍。这样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在当今世界上是不多见的。尝试教学实验研究还在继续发展,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这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深入研究下去。
上一条: 八、尝试人生的感悟
下一条: 六、 尝试当教科所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