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尝试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位置 : 首页 > 尝试教学理论

三、尝试教学的必要性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5-01-19 * 浏览 : 211
三、尝试教学的必要性
作者:邱学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86    更新时间:2005-6-30    
        ★★★ 【字体:


上层建筑决定于经济基础。一定的政治经济基础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和尝试教学理论是在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政治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和现代教育的需要。
1、从社会发展的需求分析
当今社会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化的时代,需要的是学会尝试,自己能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人才,需要的是具有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精神的人才。
科学家威尔·希弗利在《难以置信的光收缩》一书中指出:
 
“今天,一根头发丝般细的光纤,能在不到1秒的时间里,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二十九卷的全部内容,从波士顿传到巴尔的摩。”(1)
 
世界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当前教学改革的着眼点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几千年的习惯势力,造成中国人大都封闭保守,依赖、胆小、唯书、唯上。这里有两则故事,值得大家深思,一则是古代的,一则是现代的。
 
“囊萤不能照书”议(2)
“囊萤”说的是勤学苦读的故事,曾写进《三字经》里,在中国妇孺皆知。主人公是东晋人车胤,《晋书》描写他说:“车胤恭勤不卷,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荧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囊萤”典故,千百年来被一代代的人引用,教育自己的下一代,但从没人想到亲自试一试,当然也就没人表示过怀疑。但康熙就不同了。据《康熙东华录》载,康熙六十年三月皇帝谕大学士等曰:“书册所载有不可尽信者,如云囊萤读书,朕曾于热河取萤数百,盛以大囊,照书字画竟不能辨。此书之不可尽信者也。”
据专家介绍,萤火虫多在夏夜活动,它的尾部有发光器,能发出绿色的光,这是事实。但萤光极其微弱,而又闪烁不定,把数十只萤火虫一同装进用白娟缝成的口袋(练囊)里,萤光分散而难以聚合,再加外有白绢阻隔,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用来照读书上一行一行的文
字。说明康熙皇帝用尝试方法证明“囊萤不能照书”这段史料是可信的
(1)【新西兰】戈登·德莱顿【美】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60页。
(2)参见《养城晚报》,2002年12月20日,作者启君。
其实仔细想想,这个“囊萤照书”故事可疑之处是很多的。但过了一千多年,才由一位皇帝提出质疑,这说明读书并不难,难的是不迷信书本,有疑问而又能像康熙那样用实验的方法去尝试就更难了。
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弥天大谎(1)
前不久,教育界发生了一件事反响极大,是由初中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引起的,篇名为《悲壮的两小时》,为了说明问题把课文摘引如下:
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1967年8月23日一个人驾驶“联盟1号”宇宙飞船,经过一天一宿的太空飞行后,圆满完成了任务,胜利返航。
此刻全国的电视观众都在收看宇宙飞船的返航实况。科马洛夫的母亲、妻子、女儿和几千名各界人士,也都在飞船着陆基地等待迎接这位航天勇士。但是当宇航飞船返回大气层后,需要打开降落伞以减慢飞船速度时,科马洛夫突然发现无论用什么办法也打不开降落伞了。
地面指挥中心马上向中央请示,中央领导研究后,同意向全国公民公布实况。当时最著名的播音员以沉重的语调宣布:“联盟1号”宇宙飞船由于无法排除故障,不能减速,两小时后将在着陆基地附近坠毁,我们将目睹民族英雄科马洛夫殉难。
举国上下都被这个消息震撼了,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更是珍视这剩下的两个小时,他们把科马洛夫的亲人请到指挥台,让他们在最后的两小时里和屏幕中的科马洛夫在一起。和科马洛夫通话的首长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哽咽着说:“谢谢你,录音已经准备好了,请讲吧。” 科马洛夫点点头开始了急促坦然的讲述。因为他讲的内容关系到国家机密,指挥中心暂时关掉了电视直播的录音传递。全国电视观众只能通过屏幕观看他无声的形象。
领导人把话筒默默地递给科马洛夫的老母亲。科马洛夫脸上露出了笑容:“妈,您的图像在我这里看得非常清楚,每一根白发都能看清,您能看清我吗?”“能。看得很清,儿啊,妈妈一切都很好,你放心把!”此时泪水已经把她的双眼蒙住了。
科马洛夫的女儿接过话筒:“爸爸,我的好爸爸!”孩子已泣不成声。看到12 岁的女儿,科马洛夫的眼睛里骤然飘过一层阴云:“女儿,你不要哭。”“我不哭,爸爸。你是苏联英雄。我只想告诉你,英雄的女儿,是会像英雄那样生活的!”
坚强的科马洛夫这时禁不住落泪了:“好孩子,记住这一天,以后每年的这个日子,到坟前献一朵花,和爸爸谈谈学习情况。好女儿,爸爸就要走了,告诉爸爸你长大了干什么?”“像爸爸一样,当宇航员!” 科马洛夫又一次落泪了:“你真好,可是我要告诉你,也要告诉全国的小朋友,请你们学习时,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每一个标点符号。‘联盟1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做对一个小数点的疏忽。同学们记住它吧!”
(1)转引自《中国剪报》2004年2月27日第五版。
科马洛夫讲到这里,看了看表还有7分钟。他毅然和女儿挥挥手,面向全国的电视观众:“同胞们,请允许我在这茫茫太空中与你们告别……再见了!”
这篇宣传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文章初读起来令人热血沸腾,异常感动。但经过出版社多少专家编审,又经过几十万教师教,几百万学生读,没有发现此文有严重的科学性错误,甚至许多报刊杂志都争相转载。
直到一位署名“京城孤魂”的网友,在网上发表题为《饶过孩子们吧!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弥天大谎》一文后,才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位网友指出文章存在五处科学性上错误:
其一: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驾驶的“联盟1号”宇宙飞船是在莫斯科时间1967年4月23日凌晨3:35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的,而非《悲》文中所说1967年8月23日。
其二:联盟1号的飞行是冷战期间前苏联为了与美国竞争登月项目而进行的绝密行动,将要实验人类第一次飞船太空对接,为登月舱的返回对接进行初步探索,为保证苏联在太空的领先地位,这一行动的内情在当时实行了绝对保密。苏联当局对于“联盟1号”宇宙飞船坠毁事件根本不可能进行现场电视直播。
其三:网友根据飞船返回大气层的速度(每秒7000米左右)进行了计算,得出飞船进入大气层后到达地面所需时间只有十几分钟而非《悲》文中所说的两个小时。
其四:《悲》文科马洛夫向领导的汇报持续了70分钟。而网友认为飞船与地面的联系是受地面接受站控制范围限制的。在这70分钟里,大部分时间飞船不在地面接受范围内,那时根本无法进行所谓的70分钟“汇报”。
其五:《悲》文中有一个细节是科马洛夫和女儿对话,科马洛夫叮嘱女儿要好好学习,并且说到“‘联盟1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作对一个小数点的疏忽。”网友指出“像航天器这样的高科技产物,经历了无数精英头脑的缜密设计和实验,任何数据不知要计算多少遍,才能发射上天。无论什么地方发生了故障,绝不是短时间之内就能查出原因的。”
现在看来这篇课文有明显的科学性错误。为什么能通过出版社的层层专家审查,为什么几十万教师教、几百万学生读都没有发现。这说明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人们唯上、唯书、迷信权威,以为教科书是“圣经”,绝不会有错误。这个事例充分说明,培养学生大胆尝试精神,质疑精神的重要性。
大家都在关心和议论一个问题:建国五十多年了,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出一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虽然原因很多,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应该是一条重要的原因。美籍华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语重心长地指出:
中国学生要在科学界创出成就,就必须具有勇于尝试的冒险精神。
无数事实证明,潜移默化的作用强大的,教师天天给学生上课,他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和习惯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注入式的旧教学法,教师把知识嚼得很烂喂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什么都跟着教师走。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人云亦云”、“依样画葫芦”、“吃大锅饭”、“随大流”等思想方法和习惯。这样的人是没有多大出息的。
如果采用尝试教学法,冲破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大胆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练习,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这样从小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逐步形成一种敢于探索的精神。他们长大以后,对于不懂的事物,不会做的工作都能有“让我试一试”的精神。这种敢于尝试的探索精神是极其可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需要大批敢于探索的闯将。
古往今来无数事实证明,人们探索精神的强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
因此,作为一个清醒的教育工作者,目光要放远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而是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的兴旺。
我们应该看到,教学改革以来,学生的素质有了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悲观,应该充满信心。下面略举几例
小学生发现蜜蜂有发音器官(1)
蜜蜂靠什么发出嗡嗡声?权威专家都认为是靠翅膀振动发声。湖北省监利县12岁的小学生聂利大胆挑战这一说发,她说:“蜜蜂有自己的发音器官,不是靠翅膀振动发音。”在第1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她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优秀科技项目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2001年秋,聂利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一书中得知,蜜蜂、苍蝇、蚊子等昆虫都没有发音器官,但它们在飞行时不断高速煽动翅膀,使空气振动,会产生嗡嗡的声音。后来她在《十万个为什么》一书中也看到这种说法。
前年春天,聂利到一个养蜂场去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他因此对教材、科普读物的说法产生怀疑,并开始观察和研究。她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的双翅,仍能听到蜜蜂的叫声。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42次,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为了探究蜜蜂的发音器官,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查找,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上下鼓动。她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双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蚊帐里,蜜蜂飞来飞去却没有声音。她将这一发
现写成论文,认为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1)山西教育报刊社:《小学教学设计》2004年第1期47页。
小学生指出课本插图的错误(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小学的蔡轻舟同学写给市教委负责人一封信,指出:语文课本插图里一堆错误:
第十一课《飞夺泸定桥》里的插图上,红军战士大多是站在铁链上跑步前进,有两个战士居然还双手拿枪。我想很多人站在铁链上一定摇晃的非常厉害,就是走钢丝的阿迪力怕也没有如此功夫,可红军居然不会掉到河里……第十课《成功的秘诀》中有一句话“罗丹套上了一件白外衣”,可是插图里的罗丹却穿着黑外衣,难道这是画插图的人在和我们变戏法吗?第三课《古诗四首》中李贺的《马》的插图属于离奇类,诗中明明写着“大漠沙如雪”,插图上却是一片绿洲……
蔡轻舟同学在信的末尾说,这几个例子足以说明,我们课本的主编们对工作可是太不认真了,小学生都能发现的错误,他们为什么没有看出来呢?出版社给小学生们提供这样的产品,是否应该赔偿我们的书费和精神损失费?
初一学生叫板《现代汉语词典》(2)
安徽省金寨县二中初一学生杨青跃于2003年5月参加了由宋庆龄基金会和搜狐网联
合发起的“争做文明小卫士少年儿童网上签名活动”,为此,一向爱动脑筋的杨青跃准备写一个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建议。他找来《现代汉语词典》要查阅一些关于野生动物的辞条,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本权威工具书对许多野生动物的解释几乎“令人不能接受”。于是,他便摘录了这些词条:
虎:……毛皮可以制成毯子和椅垫,肉可以吃,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入药……
熊:……熊的脚掌,脂肪多,味美,是极珍贵的食品……
狼:……毛皮可以制衣褥……
海豚:……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脂肪可以炼油……
…………
《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这种解释算不算一种误导呢?
杨约青立即根据掌握的材料写了一封信,通过互联网传给宋庆龄基金会和《现代汉语词典》编委会。他在信中说:“《现代汉语词典》是青少年学习的工具书,希望尽快修改有关野生动物的辞条,不能让这些错误的辞条注释继续误导我们。”
凭借这封视角独特的信,杨跃青荣获了“争做文明小卫士”活动优秀奖,并应邀到北京领奖。在颁奖典礼上,当大屏幕播放“文明卫士支招”获奖作品《关于修改(现代汉语        词典)的建议》时,引来了全场的掌声。
(1)转引自《城市杂志》报,2004年2月25日,参见《合肥晚报》2004年2月9日。
(2)参见《合肥晚报》2004年2月9日。
2、从教育现状来分析
由于几千年的习惯势力的影响,造成中国的家长特别溺爱孩子,从出身、上学、就业、结婚、生孩子……什么都要包办,而且全心全意承包到底。进学校后,教师大都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办法,学生的学习由教师包办代替。养成孩子“在家靠父母,上学靠教师,工作靠领导”的依赖心理。中国的孩子大都缺乏独立精神,缺少自信心,胆小、唯书、唯上。小学生不知怎么吃煮好的鸡蛋,因为从来都是吃妈妈给他剥了壳的鸡蛋,有一次春游,妈妈在他背包里放了几个煮熟的鸡蛋,结果他没有吃仍旧背了回来,原来他拿出鸡蛋,发现鸡蛋没有缝怎么吃呢?
大学生不知回家的路,因为每次回家返校都是父母接送,有一次父亲带着已是大学生的儿子回家,中途父亲办点事,结果同儿子走散了。这位大学生在街上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父亲,想给家里打个电话求助,身上又没有钱,急中生智只能请警察帮忙。
有一则儿歌,生动地描写了那些被家长溺爱的孩子的形象。
吃饭妈妈喂,走路爸爸背,长到十八岁,干啥都不会。
学生在课堂上不准动,不准笑,连举手都要整齐划一,不准高,也不准低,真是活受罪,有首儿歌这样唱着:
“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眼睛向前坐得正,手放背后    脚并笼。”
有的学校教学是抱着学生走,采用的是注入式、满堂灌、题海战术。语文教师一句话,学生写半天,“今天回家从第1课一直抄到第10课;”数学教师一句话,“明天星期天,回家从1写到10000,”结果学生写了一天还没有写完,教师还振振有词地说:“这样学生才知道一万有多大了”怪不得有人说了一句吓人的话:
想让孩子苯吗?很简单,把孩子送到学校去!
这句话,虽然很刻薄,教师听了会受不了,不过这也说明了,有的学校教育的陈旧落后,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3、从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来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兴起的教学改革,一浪高过一浪,不断深入,不断提高。尝试教学适应了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这里必须指出一个重要现象:
尝试是众多教改实验的共同亮点
在尝试教学教学法实验研究的同时,其他众多的教改实验,也闪耀出尝试教学的思想。
“顾冷沅的青浦实验”明确指出,“尝试指导,反馈纠正”使得上海青浦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研究成果令人瞩目。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育能力,“六步”包括定向、自学、讨论、答案、自测和小结。定向是提出尝试问题,自学和讨论实质上是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答疑是教师指导,自测和小结是学生对尝试结果自我评价。
“刘京海的成功教育”的着眼点是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得到发展。开始是用“帮助成功”,后来提出“尝试成功”和“自主成功”,形成尝试成功的教学模式。
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法的核心是自学,也就是让学生先尝试自学,发现有困难,教师再辅导。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利用三个本子(课本、练习本、答案本)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改作业,充分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学习。
“洋思经验”,讲的是江苏省泰兴市洋思初级中学,以所谓“三流”的师资、硬件、生源,却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大多数毕业生都能够考入重点高中,成为教育上的奇迹。洋思经验的主要内容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也是让学生在尝试自学自练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
认真分析一下,我们发现,众多教改实验,虽各有特点,但共同的亮点是尝试,为什么会异曲同工,不谋而合呢,这值得我们教育理论界深思。
众多教改实验不谋而合的现象,正说明“尝试”是学习的基本形式,抓住了学习的本质。这可以视为教育改革中的“趋同”现象,“趋同”正说明“尝试”抓住了教学的规律与根本。尝试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策略。
现在有各种提法,有的提“发现教学法”有的提“探究教学法”,有的提“研究性学习”等。我认为,对中小学学生而言,提尝试更为切实实际,符合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特点。“发现”和“探究”一般属于科学范畴,“尝试”一般属于学习范畴。让学习试一试,仅是解决教科书中的某一个内容,有难度,但不是高难度,学生跳一跳可以做到,更何况在尝试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同学之间的互补作用和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等,为学生的尝试成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外,提“尝试”,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尝试可争取成功,也允许失败,学生没有太大的负担,更具宽容性和灵活性,更具人文精神。
当前,我国教育战线上的大事是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对学生来说,关键在于改变学习方式。尝试学习正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因而尝试学习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之一。尝试教学可以为实施新课程改革服务。
4、从终身学习的要求来分析
为了适应科技高速发展的需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人必须终身学习,未来化的社会也就是学习化的社会。
有人做过调查,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所用的知识,大体上是他在各级学校中所学知识的20%-30%。这就是说,走向工作岗位以后,70%-80%的知识需要重新学习。所以多箩茜·D·比琳指出(1):
我们今天知道的东西,到明天就会过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我们就会停止不前。
现代人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必须具有迅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比学到什么更重要,所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推出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明确指出:
“我们今天把重点放在教育与教学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2)
自学能力是打开知识宝藏的钥匙,在学校里,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又得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也就是获得打开知识宝藏的钥匙。当学生走上社会后,就能用这把钥匙,去打开未来知识领域的大门,去探索世间丰富的宝藏。
“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以尝试的精神,用自学的方法,自己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同学生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自学方式是一致的。在学校里采用尝试教学,已经在模拟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自学方式,这样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学会学习的着眼点应该是尝试学习,学会尝试才能学会学习,没有尝试的学习,永远不能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