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是尝试思想应用到教学中,是一种带有尝试特征的特殊的教学活动,它既是尝试活动,又是教学活动。 一般尝试活动至少有三个要素构成:
(1)尝试活动的主体,既进行尝试活动的人;
(2)尝试问题,这是尝试目标;
(3)探测活动,指尝试的过程。
由此得出尝试教学活动的特点:
(1)尝试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2)尝试问题,一般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提示;
(3)探测活动,它是在教师指导下一种有指导的尝试过程。
相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
开发大脑智能是巨大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是广阔的。
具体表现为四前四后:
(1)学生在前,教师在后;(2)尝试在前,指导在后;
(3)练习在前,讲解在后;(4)活动在前,结论在后。
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需要应灵活应用,可以多种变式,关键在于掌握“先练后讲”的基本精神。
(1)人有思维属性,这是学生能尝试的生理学基础。
(2)人有旧的知识结构,通过知识迁移作用能够去尝试解决新问题,构建新的知识结构,这是学生能尝试的心理学基础。
(3)学生的尝试是一种教学活动,有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教科书的示范,同时尝试任务是完成教材中的一定的教学目标,这是学生能尝试的教学论基础。
(1)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的指导作用;(3)课本的示范作用;(4)旧知识的迁移作用;(5)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6)师生多向的情意作用;(7)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
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教师先提出尝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思维束缚,学生可以这样试,也可以那样试,为学生创新留下空间,创设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2)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3)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减轻课外作业负担。
(4)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
(1)学生要有一定的旧知识作为基础,一般原始概念课不适宜用。
(2)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低年级学生要逐步开始用。
因此,并不是每堂课都用,要扬长避短,灵活应用。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组成一个教学法体系。
在教学实践中已产生:目标尝试教学法;情境尝试教学法;愉快尝试教学法;分层尝试教学法。。。。
提倡一种教学法,并不意味着排斥另一种教学法,它们之间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相互结合,综合应用.
尝试是学习的本质,任何学科都能从尝试中学习,已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证明。
使用教师约50万人,受教学生达2000多万人,已有1500多个实验基地,其中小学1000多所,中学200多所,幼儿园200多所,撰写实验报告,论文总数约7万篇(发表约6千篇),乡镇以上公开课总数约7万节(获奖约8千节),70多个市、县、区得到全面推广。
第一阶段:学生能尝试
用将近10年时间,从实践上和理论上证明“学生能尝试”,确立了“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的新观点。
第二阶段:尝试能成功
从1990年开始,用6年时间进行构建尝试教学理论的研究,主要解决理论上一个根本问题“教师不先教,学生的尝试是失败还是成功”,结论是“尝试能成功”。代表性著作《尝试教学理论研究》《尝试 成功 发展》等
第三阶段:成功能创新 1996年以后,开展“尝试教学与创新教育”研究,主要解决“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的命题。代表性著作《尝试创新研究》等。
2、全国的主要新闻媒介都已连续作了报道,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新华社通讯》《人民教育》》《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刊》《福建教育》等30多家,并向海外作了报导。已译成日文、英文、德文在国外教育杂志发表。
3、各种《教育辞典》《教育学》《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现代教学法》等学术著作都有介绍。
4、《尝试教学法》一书荣获全国首届优秀教育理论著作奖、江苏省教育科研一等奖。
5、《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荣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6、教育科学出版社已经出版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丛书,一套8本,并由国家总督学柳斌题词。
2、理解两个特征: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3、培养三种精神: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4、促进四个有利: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向全民族的素质;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步智力发展;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课外作业负担;
有利于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提高教师素质。
5、掌握五种操作模式:一种基本式(七步教学程序)加四种变式(调换式、增添式、结合式、课外预习补充式。)
6、运用六条教学原则:尝试指导原则、即时矫正原则、问题新颖原则、准备铺垫原则、合作互助原则、民主和谐原则。
7、重视七个达到尝试成功的因素: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作用、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