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学华:“尝试”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精神
邱学华:“尝试”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精神
苏派名师、江苏省特级教师邱学华口述选录 ——
“尝试”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精神
“尝试”两个字是很普通的字眼,但是却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内涵、教育价值和深刻的哲理。实际上,“尝试”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精神。
记得那会儿,我有一个琢磨了很久的问题,就是为这个新教法起什么名字呢?曾经想过叫“五步教学法”“探究教学法” “引导发现教学法” “先练后讲法”,等等,但是都不理想。有一天早上,我在骑车上班的路上,空气新鲜,心情也很舒畅,忽然一下子就想到了“尝试教学法”这个名字。“尝试”两个字在中国通俗易懂,而且能够揭示这一新教法的本质特征,同时又能够区别于其他的教学法。学生先练是带有尝试性质的,老师先不讲,先让学生试一试,学生可能做对,也可能做错。所以,我觉得用“尝试”比较贴切,比“发现”“探究”更契合学生的实际。
我对尝试教学的研究长达半个世纪,用了近 20 年的时间酝酿思考和实践探索,再用 30 多年的时间进行系统的教学实验,不断摸索、提高并进行理论概括,直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尝试教学理论。在长期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形成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学生能在尝试中成功。根据这个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尝试教学理论体系。这一教学理论的架构为:以“先让学生试一试”为指导思想,以“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为理论核心,以中华教育思想的精华为理论支撑,以“先练后讲、先学后教”为操作模式,以全国范围 3000 万学生为实验基础,以长达 30 年的教学实验为实践检验。
实际上,学校教育中的尝试是一种特殊的尝试活动,它既是尝试活动,又是教育教学活 动 。这种尝试活动通常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通过学生的尝试活动达到学校教育中的一定目标 ,尝试问题非常明确;第二个特点是学生是在班级授课制环境下的尝试,有老师的指导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它是一种有指导的尝试;第三个特点是尝试形式主要是解决老师根据教育教学的目标所提出的尝试问题,任务比较明确和单一,又可以发挥教科书的示范作用,能够使学生的尝试争取成功。因此,我们所提的尝试,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李·桑代克在“尝试错误说”中所提的尝试是有区别的。桑代克的理论是从动物实验中的尝试引出来的,这是一种盲目尝试,而对人的学习来说,我主张“尝试成功说”。由于人的尝试学习,可以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还有教科书的示范作用,所以说,学生的尝试活动能够争取成功。
另外,尝试教学活动具有鲜明的特征,归纳成两句话就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其实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就是学生先尝试练习,教师再指导讲解。从“先讲后练”到“先练后讲”,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会引起教学过程中的深刻变化。什么变化呢?第一,学生的地位变了,从被动地位转化为主体地位;第二,教师的角色变了,从主宰者转化为引导者;第三,课本的作用变了,从习题集转化为自学本;第四,学生之间的关系变了,从各听各的转化为合作交流。虽然只是前后位置的变动,但是这样恰恰引起了课堂教学一系列的根本变化。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各种不同教学情况变化的要求,尝试教学形成了一套操作模式体系,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基本模式,它是适用于一般情况的常用模式,分七步进行: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第二类是灵活模式,这种模式是灵活应用基本模式的变式,包括:增添式(增加一步、两步);结合式(把自学课本与尝试练习结合起来、把学生讨论与教师讲解结合起来);调换式(自学课本和尝试练习调换);超前预习式(把前面三步: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放在课前预习进行)。第三类是整合模式,这种模式是把尝试教学模式同其他教学模式整合。我向来主张提倡一种教学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排斥另外一种教学法,它们之间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相互融洽,综合应用。实际上,一堂课不可能只用一种教学方法,而应该是“一法为主,多法配合”。
采用“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尝试教学,大胆让学生去尝试练习,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这样可以从小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逐步形成一种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所以说,学生用尝试的精神和自学的方法,自己去获得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尝试学习的方式和学生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自学方式是一致的。在学校里采用尝试教学,实际上已经是在模拟一种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自学方式,这样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张伟俊访谈/陈岑整理)
(来源:《江苏教育报》20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