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 乐在尝试

当前位置 : 首页 > 尝试教学

自主学习 乐在尝试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5-03-18 * 浏览 : 161

 

自主学习 乐在尝试

——读《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有感

                          

高二化学组    赵新华

读完《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的核心信念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邱学华老师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尝试教育的理念,是一名非常成功的老师。他用毕生精力与全部才思所培生出来的尝试教育,像燎原之火一样,点燃了基础教育领域内原生态创新的革命,推动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创新、改革与发展。

一、          尝试人生,才能不断成长

邱学华老师每一次人生尝试,都为自己的成长之路铺沙子,垫石子。从农村小学教师到大学生,从大学教师到中学教师,从校长到研究人员。老师始终处于变化的环境中,但是老师宠辱不惊,顺应潮流,积极尝试。无论是什么角色,他都能坚定内心的信念,那就是对教育的热爱之情和对教学的改革之心。从他身上我明白了要当好一名老师首先得爱上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甘心为此献身。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有志气,有雄心,否则就会失去前进的目标,奋进的动力。然而当一个人有了理想就得付出行动,把理论联系实际中去,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困难。搞研究的人,要耐得住寂寞,应该钻得进去,坐得下来。记得学校多次评优榜上都没有我的名字时,我很失落。我总以为我在教学上付出了很多,我很不服气。但是看了邱学华老师的人生历程,让我改变了看法。我们着眼的是一生而不是一时,无论什么时刻,只要自己是在教书育人,做好研究工作,我需要的是做得更好。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想得开,乐观看待每一件事,保持心理平衡。所以我决定在以后的教育生涯里我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研究方面做出成就。我应该大胆去尝试、大胆创新、走自己的路。

二、          尝试教学,才能不断创新

邱学华老师主张把“先导后试”和“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化成“先试后导”与“先练后讲”的新模式,让学生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然后再由教师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讲解问题与答疑解惑。这样的教学法,有助于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学习,并鼓励他们开动脑筋来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并最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建构知识的能力与综合素质。这种教学法紧紧抓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学习的要义,以尝试的形式,解放学生的心智,促发学生自主思考,从而达到创新学习方式与获得学业成绩提高的最终目的。老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学生是有思维能力有情感意志的活生生的人,他有生活经验和旧知识的结构,所以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能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先练后讲,练在课堂,边讲边练,订正在当堂。同时书上也指出了尝试教学法的五个基本步骤: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而教授法是老师先讲再尝试做题,检测听课效率到达巩固。两种方式我更倾向于尝试教育法。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所倡导的“先试后导”与“先练后讲”立足于“三为主”(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重视“七个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间的互补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师生间的情意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知识的迁移作用),培养“三种精神”(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这些都非常符合目前我国政府从上到下所大力推进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精神实质,也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在许多地方有着契合。邱学华说,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接受现成知识的被动性,让学生在尝试中主动探索,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与大胆创新的机会和空间,更加适合于当代教育所肩负的造就21世纪所需要的新人才的培养需要。

三、          尝试改变,才能不断完善

我们对包括尝试教学的九大“高效课堂教学范式”进行了对比学习,无论是永威学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还是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还是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这些模式的共同点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主实践的机会交还给学生;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预习,独立完成作业。以上述模式为基础,结合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究、反思与调整,以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形成探究、合作、倾听等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四个基本教学环节,

①教师导学——学案导学,明确目标,提出问题。

这一环节是把要学习的内容设置成“问题组”进行学习。在设置问题组时,首先要根据知识体系和学生情况确定这个问题组的有关问题。通常对每个问题的取舍、设置角度要讨论、斟酌很长时间,既要把那些典型问题设置进去,又要通过设台阶、变换已知条件等方法对问题进行加工,提高其导学功能。

②分组自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互答疑。

合理分组是基础,按照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打破了座位限制,把全班学生按学习基础、性格特点等分成6——8个小组,上课时一个小组一个坐区,方便组内讨论。

高效自学是关键,要把自习课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的部分,这样就必须提高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效率。老师在印发导学案时都要写明编号、完成限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导学案并及时上交。

巧妙组织是保证,刚开始组织合作探究时,学生讨论效率较低,或者讨论不出结果,或者讨论耗时太长,为此,在讨论前,我们先给每个小组长发一张小纸条,对小组长进行书面指导。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们又发现虽然组内讨论热烈了,但组与组之间比较沉闷,讨论的深度、广度受到了局限,于时,我们又通过一个小组提问,指定另一个小组解答的办法加强组间交流,不时搞一些小组之间的竞赛。尽管如此,总是有些同学因基础差、不自信等原因参与不进来,为了增强同学们的自信、主人翁意识,我们又将班干部、科代表、值日生分组轮流到各小组,这样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负责班级的每一项工作,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班级一下子“乱了”,但也一下子活了。

③学生展示——小组展示,师生点评,修改完善。

为了方便展示,我们给每个小组发放了几张用过的答题卡,如果问题不复杂,就利用投影机展示,这样一块黑板就够了,大大地提高了展示效率。

要做到点评恰当,精彩完美,老师在备课时就必须积极预见课堂的情景,做充分的准备,经常要预设几个方案,要么制作课件,要么制作展示卡,有时制作了用不上,还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机智的调整。精彩点评,是对老师的一个极大考验。

④总结提升——总结规律,生成方法,拓展应用。

学生自己总结的方法才是真正的方法。在规律、方法的总结应用方面,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学生总结方法时,有时步骤不全,有时语言不同,有时很啰嗦,有时说不到点子上,老师不能急于求成,出现这些问题,就说明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还需要老师再用问题启发引导,直至学生能自己总结出来,这样记忆会非常深刻。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对导学案的要求非常高选题不但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而且还要能够导思、导法,便于学生总结规律,构建知识体系。所以老师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问题的设置,去琢磨、推敲题目的取舍,学生做完导学案后,还要进行非常细致的批改,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老师们再一起讨论,制作投影片、课件等,对导学案进行有效补充。合理分组是基础,打破了座位限制,把全班学生按学习基础、性格特点等分成了68个小组,学校为此安装了“理化生”探究实验室,利用空余教室专门设置了多个专用教室,上课时一个小组一个坐区,方便组内讨论,这样,大大提高了分组的合理性。

冰心在《寄小读者》中说:大同的世界,原是从无数的尝试和奋斗中得来的!邱先生如此,学生如此,你我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