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视野下中国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当前位置 : 首页 > 邱学华新作

在国际视野下中国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5-09-20 * 浏览 : 126

   在中国教育的混沌世界中,在国内外对中国教育一片叫骂声中,我旗帜鲜明地喊出:中国的基础教育是世界一流的,中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也是世界一流的。
    现在一提起教育,骂声不绝,怨声载道,这个不是,那个也不对,有些专家作报告时,从教育部一直骂到各地教育局。一些媒体向国内外报道中国教育也是负面报道太多。中国教育怎么啦?!事实胜于雄辩,经过6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实行免费教育,同时也基本解决了进大学难的问题,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已超90%,通过八次全国性课改和各级培训,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在近14亿人口的大国,教育经费相对偏少的情况下办成的大教育,难能可贵,实属罕见,创造了世界教育的奇迹。
    我们应该对中国教育充满自信,如果连自己都看不起,怎么叫外国人尊重你呢。这里我仅对中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
一、从所谓的“中国教育悖论”谈起
    现在国际教育界流行着一种叫做“中国教育”的悖论:为什么中国学生在国际测试中领先于欧美国家,各项大赛连连夺冠。而中国的教学方法又如此落后!对此,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回答:这个悖论是不成立的,是个伪命题!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1、中国学生优异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根据中国的国情,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教育的优良传统,又吸取了西方先进教育理论中的合理内核,不断努力,不断探索,逐步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课堂教学方法。外国人是用几十年前的老眼光看中国,再加上媒体的负面宣传认为中国的教学方法非常落后。
2、中国基础教育的质量是世界一流的。各国测试的内容和要求不一,没有可比性。但是国际评价组织的测试,用相同的内容、要求和评价标准,应该有可比性,在这类测试中中国学生的成绩遥遥领先。特别是前几年经合组织对15岁的学生进行的评估测试,测试对象是各国的大城市学生,主要测试学生的阅读素养、科学素养和数学素养,结果是中国上海的学生的成绩居于世界第一位。这是值得中国人自豪的。面对这个结果,一位英国学者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个评估中,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这不能说是中国学生接受“填鸭式”教学的结果。另一位英国学者也坦率地说,英国的进步教育强调民主、愉快、宽松、欢乐,可是实践的结果却很糟糕,学生读写算的能力下降,他们做得太过了。中国的教育是先进的,学生能受到优良、传统、规范、严格的教育。
3、中国的课堂教学方法丰富多彩,讲究实效。据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苏春景教授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报刊杂志公开发表的教学法就有130多种,在全国有影响的有18种。没有哪个国家有这么多的教学法。这些教学法,一大部分是一线教师自己创造的,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仅举尝试教学法一例,它把尝试思想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观点鲜明,操作简便,讲究实效。广大中小学教师乐于接受。试用范围已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试用教师80多万,受教学生达3000多万,推动中小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国际著名智能测量专家,美国佛州大学瓦格纳教授评价说,这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实验之一,它具有创新性和系统性。
4、中国的课堂教学既有先进性,又有时效性。流派纷呈、百花齐放,呈现一派繁荣景象。目前,中国著名教学流派有十多种,如目标教学流派、尝试教学流派、情景教学流派、成功教育流派、和谐教育流派、合作教育流派等;涌现出许多教改典型经验,如洋思经验、杜郎口经验、青浦经验、衡水经验、育才经验、宜兴经验、昌乐经验、东庐经验、后六经验等。世界上除了中国外,哪一个国家能有这样众多、植根于教育实践的教学流派和教改典型。
    中国课堂教学的精彩仅举一例:在新加坡举行的中小学创新学习的国际论坛上,重庆市小学数学教师卞小娟上了一堂“轴对称图形”观摩课,引起了强烈反响。新加坡理工大学苏启祯教授在评课时指出:“这节课让我们对中国小学数学有了新的认识,这和我们想象的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在他们的头脑里,中国的教学方法十分落后,看了卞小娟的课,才感到现在中国教师的教学理念如此先进,课堂教学十分精彩,才会发出“这和我们想象的有很大的不同”的惊叹。
    上面回答了“中国教育悖论”是不成立的命题,现在我要提出“美国教育悖论”:“为什么美国的教育理论看上去如此先进,而他的基础教育质量如此之差。”以此求教于美国教育理论界。
二、中国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经过不断地改革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的课堂教学,这种课堂深深印上了中华教育传统的烙印,所以我称之谓“中国式的课堂教学”。以下在国际视野下审视“中国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1、强调学生自学
    从古至今中国的教育家和思想家都强调自学,从孔子到陶行知都在强调学生的自学,强调学生自学是中华教育的优良传统之一。早在三、四千年的《易经》中已有相关的自学的论述:“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是要我学,二是我要学;《孟子》,据考证是最早提倡“尝试”的:“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意思是说,我虽然不聪明,但是请求让我尝试着做这件事;《学记》中记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思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教授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宋代教育家朱熹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必须强调自学。他说,“读书是自家读书,好学是自家好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陶行知极力反对注入式教学法,提倡让学生自己学。他提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中国的历次课改都强调自学,使自学模式逐步得到升华。尝试教学法中的“尝试”,就是要求学生自己学、自己去试。流行全国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东庐模式等无不强调学生自学。
2、重视教科书作用
    教科书,是学生自学的依据,强调自学,必须重视教科书的作用。忽视教科书的作用,也是欧美教育的弊端。欧美国家忽视或脱离教科书,甚至没有教科书,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对教科书的作用,我曾做过一个教学试验:让学过分数加减法的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通过自学教科书学习六年级的分数乘以整数,然后尝试做教师给出的题目,结果所有的学生都做对了,而且,学生都还能根据教科书讲出解题的原理。可见,教科书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都能老老实实按教科书学会了就是天大的好事。
当然教科书编写可能落后于时代,也不可能照顾到各地的特色,这可以使用校本课程来解决。
3、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欧美教育强调了学生为中心,而忽视了教师的作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中国经过历次课改,吸取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认识到教师角色的重要,他不能主宰课堂,但必须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夸大和忽视教师的作用都是不对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矛盾,正确处理教师指导与学生主体的矛盾。
过去有“双主论”的提法,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两个都是“主”,容易混淆不清。我认为提“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比较确当,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站得住脚。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夯实“双基”,在良好的基础上求得发展
    加强“双基”是中华教育的优良传统。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训练是中国式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奥秘,现在有些人把中国学生缺乏创造力,归罪于加强“双基”,这是毫无根据的,也是有害的。
    经过中国几代教师的努力,已经正确处理了“加强双基”与发展智力的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在加强双基的同时,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这里“同时”两字用得非常好。钱钟书的夫人杨绛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运动员受训练,练出了壮健的肌肉筋骨,同时也练出了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与精神。”这个比喻非常贴切,说明了在加强双基的训练中,也发展了智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同样,创造力和想像力也不能凭空产生,有人说得好“创造力、想象力来自哪里?来自知识,知识越多越好”。如果没有知识,何来创造力和想象力。
5、重视练习,做到当堂练习,当堂解决。
    重视练习也是中华教育的优良传统之一。课堂以练习为主线的提法,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一般一堂课要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时间给学生练习(包括口头练习和笔头练习)如果练习都在课堂做完了,就不必再布置家庭作业。四川省眉山师范附小数学教师李志军,18年不布置家庭作业而达到高质量的经验,已引起大家关注。
    其实国外教育心理学家早就做过对比试验,研究各种学习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堂做练习,当堂发现错误,当堂订正,这种学习方式效果最好。反顾欧美学校的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讨论、探究、发现,很少有书面练习。这是西方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6、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作用
    当前中国的课堂,强调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习内容同生活联系起来,结合教学内容引进游戏、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中还要做课中操和健脑操。
    我非常赞同提“非智力因素”,这是中国人的提法,把情感、意志、心理品质、价值观都包括进去了。
以上六个方面是中国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这种中国式课堂教学解决了东方教育与西方教育的结合,学生主体和教师指导的结合,加强双基与发展智力的结合,严格训练与发展个性的结合。这是世界上的创举,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
三、中国教育理论界的反思与突围
    我国的基础教育已进入深水区,中国式课堂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在国际视野下,中国教育理论界应该从几个方面进行反思与突围。
1、继承和发扬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走自己的路
    中国教育理论界一向崇洋,只顾翻译引进外国的东西,不重视本国自己的东西。难怪有位学者说,在中国是翻译家当教育家。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阿士凯教授曾同我谈起,中国的数学教育不要向美国学习。他举了一次国际测试为例,初中二年级学生做一道简单的分数减法题:统计正确率美国29%、日本65%、韩国87%。他问我中国会是多少,因为没有测试,我说至少是90%。(后来我在5所中学3000多学生测试,正确率达93.6%), 阿士凯教授又说,八十年代日本学生在国际测试中的数学成绩位居世界第一,但日本什么都向美国学习,包括数学教育,所以以后则渐渐落后,现在已经比韩国差一大截了。
    华东师范大学张奠苗教授听了阿士凯讲话后写道:“我同阿士凯教授会面后,我一直在想,杜威的进步主义,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愉快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社会即生活”,说得十分动听。我们如果追随其后,亦步亦趋,会不会像美国数学教育犯错,弄的学生做分数加减法也很困难的境地?如果不认真对待,真的很难说。”
    外国的教育理论再好,也只能借鉴,不能照搬,不能捧为圣明。历史证明,外国教育理论不能解决中国教育实际问题,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教育思想,在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
2、正确处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教学改革中主要研究“变”的东西,怎样去改革不科学、不合理的东西;同时也要研究“不变”的东西,一些符合规律、符合科学的东西,无论怎么改革都不能变的。如要求学生自学是不能变的,当堂练习当堂巩固是不能变的,加强“双基”打好基础是不能变的。所以教学改革不是不问青红皂白推倒重来,需要分清那些是要“变”的,哪些是“不变”的需要保留,需要坚持的。
    新世纪启动的新课改,应该是在改革开放20多年的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在外国教学改革的理念下进行,这样才能少走弯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教学改革已探索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不变”的东西,这是应该坚持保留的,不能推倒重来。在教学改革中既要研究“变”,又要研究“不变”,当然“变”与“不变”是相对的,发展的。
3、重视总结和推广教学改革的典型经验
    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涌现了众多的教学改革的典型。这些典型大都在农村,而且校长大都学历不高,理论水平也不高,他们都是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急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支持和帮助。可是一些教育理论工作者到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一看,非但没有热情支持,反而给他们扣上搞“应试教育”的典型,“家长式统治”“违反教育规律”等帽子。正如有人讽嘲说杜郎口经验是“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遇到一个走坊郎中,服了一帖中草药,毛病稀里糊涂地好了”其实这样的比喻并没有贬低杜郎口经验,把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医好了,而且服的是中草药,更说明杜郎口经验的神奇。
    我多次深入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虚心向他们学习,实践证明他们创造了世界教育的奇迹,必须为他们呐喊。我协助蔡林森校长撰写了《蔡林森与洋思经验》,协助崔其升校长撰写了《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并列入“当代中国著名教学流派丛书”中。我个人的力量太小,希望更多的教育理论工作者深入教学第一线,为基层教师排忧解难,总结先进经验,并进行理论升华,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添砖加瓦。
4、中国教育理论要有自信,要走向世界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在国际教育界没有太多的话语权,这同中国的大国地位是不相称的。当今中国的基础教育是世界一流的,应该大书特书。以前都是“请进来”,把外国教育理论翻译成中文,现在要“送出去”,组织既懂教育又精通外文的人才,把中国的教育理论、教改经验和教改典型用外文对外传播,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界读懂中国教育。这里有一例,一位出身于江西民办小学教师马立平,后来到美国读教育博士,她在美国出版了一本书,题为《小学数学的掌握和教学》,这本书仅用三个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分析比较中美两国教师的异同,最后得出结论:无论在数学教育理念,对教材理解程度,对教学方法的掌握水平,中国教师都优于美国教师。这本书出版后,在美国引起很大反响。他们原以为中国教师水平低,教学方法落后,看了此书才大吃一惊。现在美国一些州和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几乎人手一本,另外又译成韩文、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又相继出版。
    中国梦也包括教育梦,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也包括教育复兴。中国人要有自信,中国教育界也要有理论自信。中国的基础教育是世界一流的,中国的教育大有希望,中国的教育理论必须走向世界,为世界教育事业继续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