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春催桃李

当前位置 : 首页 > 尝试之路

第十三章 春催桃李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5-10-04 * 浏览 : 136

第十三章  春催桃李

在尝试教学的引领下,区域性的尝试教学实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校有了持续性的发展与创新性的变革,而教师个体,也在尝试中走向了成功。

60多年来,邱学华教出了多少学生,那一定是一个连邱学华自己也无法计算出来的数字。20多年前,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伯棠为《邱学华小学数学教育文集》写的序言中说:“二千多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周游列国,收弟子三千,其中只有72贤。而邱学华同志周游列省,传道、授业、解惑,培养骨干,北子竟达20多万,其中佼佼者何止千万。真可说是桃李满天下。”

这里,我们仅列出三个杰出的学生,从中应该可以看出邱学华同弟子们的情意,也能看出邱学华乐于助人、春催桃李的高尚品质。

 

一、三十年如一日的王旗荣

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教研室数学教研员王旗荣是在尝试教育这面旗帜下成长起来的一位名师。

1970年,初中还未毕业的王旗荣就在家乡塔尔岭(村)当了民办教师,这里地处偏远山区,学校是典型的牧区村办简易小学,校舍破旧,不通公路,没有电,5个教学班,7名教师。100多名蒙、汉、回族学生全部都是农牧民子女,居住十分分散。当年,王旗荣和同事们全身心地投人教学,起早摸黑地工作,可依旧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数学教学质量尤其低。1984年阿拉善左旗地区小学毕业会考,塔尔岭学校数学平均分仅为40.84分,及格率为37.4%。当年,既是校长又是数学教师的王旗荣,就这样被逼上了一条寻求提髙农牧区教学质量的创业之路。

经过钻研学习,反复比较分析,王旗荣选定了尝试教学法。说句心里话,当时他对尝试教学法并没有多么深刻的认识。

1984年,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向邱学华老师发出了一封请教信,没想到邱学华老师立即给他回了一封信,解答他所请教的问题,并寄了很多书籍和实验资料来,鼓励王旗荣进行教改实验。王旗荣潜心钻研邱学华尝试教学法,和学生一起踏上了尝试教学之路。当年,内蒙古全区小学毕业会考,阿拉善盟阿左旗木仁高勒苏木(乡)塔尔岭嘎查(村)的小学数学平均分为40.8分,及格率仅占37.4%。是年秋至1996年秋,教师王旗荣连续对11个毕业班进行了尝试教学法的实验教学,结果11班参加阿盟统考最低平均分为91.4分,最高平均成绩为99.7分,11个班的总优秀率为92%

从此,王旗荣便走上了长达30年的尝试教学的教改道路。

为了尽快掌握尝试教学法,王旗荣亲下江南,去江苏常州向邱学华老师当面请教。

1985年王旗荣接受邱学华的邀请到常州参加培训学习,由于路途遥远,当他赶到常州时,培训班早已结束,邱学华便在旅店给他一人讲解什么是尝试教学法,如何操作尝试教学法,又在常州师范学校他的办公桌前教王旗荣如何备课、讲课。陪王旗荣进商店,逛公园。

在经过初步的学习和思考后,王旗荣便带头在全校应用尝试教学法教学。

没想到这个方法很有效,教学质量很快就上去了。1986年他所执教的毕业班数学成绩超过了中心校,1987年无论是全旗毕业班数学竞赛,还是毕业统考,王旗荣的学校竟然都拿到了全旗第一。这个成绩震动了左旗和阿盟的教育界,阿盟教育处的领导便托王旗荣请邱老师到阿盟讲学。

19877月邱学华踏上了内蒙这广袤而陌生的土地,来到了少数民族同胞中间,来到了边陲小镇巴彦浩特为全盟教师讲学,上示范课,还去到王旗荣所任教的那个不足百名学生的牧区简易小学考察。这次,他把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精神、原则以及实践中的技巧给地处边疆的同仁同胞做了充分的展示、讲解与示范。

回到内地后,邱学华无法忘情那片辽阔土地上那些为孩子们鞠躬尽瘁的人们,忘不了王旗荣那些孜孜以求的老师,忘不了那个不足百名学生的小学校。此后,邱学华经常用信件、电话对王旗荣的教改进行指导,并且亲自为王旗荣制订了研究计划、实验方案,指导王旗荣撰写论文报告。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全国尝试教学年会,王旗荣也都受到邀请。每次见到邱学华,王旗荣都觉得自己又有了很大的收获。

数学世界就这样在王旗荣这个只是初中毕业生出身的老师这里绽放出美丽与精彩。而王旗荣不负邱学华所寄予的希望,连续11年对11个小学毕业班进行了实验教学,全部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显著成绩。

在王旗荣刚开始实验的几年,一个山村牧区的简易小学数学成绩年年全旗第一,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质疑,为了调研教学实验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每次统考教育行政部门都指定旗教育局、教研室的主要领导对王旗荣的学校进行监考或巡视,有时的监考和巡视人员甚至多于考生的人数。通过严格的考试,11个毕业班的统考成绩均名列榜首,每届学生的平均成绩都高于盟旗平均成绩20分左右,总计273名学生90分以上的就有251名,最低平均成绩91.4分,最高平均成绩99.7分(试卷满分100分)。

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这是尝试教学法在农村学校、甚至是在边远地区学校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创造了内蒙古小学毕业班最好的成绩。以尝试教学法为主的教改实验,不仅大面积提高了农牧区教育教学质量,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尝试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减轻了师生的负担。王旗荣所在学校的学生,并没有受过任何学前教育,而且是五年制农牧区的小学毕业生,但是,就是这样的学生,其学习质量,优于受过较好学前教育的六年制城镇学校的学生。一所名不见经传的边远牧区小学成为阿拉善地区基础教育的“闪光点”。

尝试教学的教改实验,使王旗荣获得了内蒙古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王旗荣也因此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和“阿盟特殊贡献奖”等荣誉。1998年家乡的学校由于办学条件太差,学生居住过于分散等多种原因,王旗荣所在的学校被撤并到中心小学。王旗荣也就被调入阿左旗教研室担任教研员。

在教研员任上,王旗荣努力以尝试教学法为突破口推进全旗的素质教育。

然而像王旗荣这样刚刚从牧区上来的新教研员,要想在大面积范围进行教改实验谈何容易,很多学校都抱着质疑和观望的态度,没有多少教师愿意承担因进行尝试教学实验所带来的所谓的“风险”为了“征兵入伍”,王旗荣不断深入到各级各类学校,先请老师观摩他的示范课,再请他们对他的课堂教学进行质疑讨论,最后再进行专题讲座与实验培训。王旗荣倍感欣慰的是,所到学校几乎是“一呼百应”,纷纷自愿要求加入到实验研究中。最后,王旗荣确定9所学校为实验学校,92名教师为实验班教师。

邱学华老师给予王旗荣以大力支持与热情鼓励,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和内蒙古教科所批准立项,王旗荣正式启动了以尝试教学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尝试创新实验研究”。在6年的实验研究中,他们始终把尝试学习理论与创新教育思想融合互补,有机结合,大胆尝试探索素质教育与实施课程改革的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实验成绩是显著的,特别是农牧区少数民族学校的成绩提高得十分显著。调查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相比,不仅在学习成绩上,而且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情感态度、合作行为、探索精神及创新意识与自信程度等方面都胜人一筹。内蒙古教科所在研究课题鉴定意见中指出:“尝试创新教学将尝试落实在创新上,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特别是要让学生在尝试中创新,达到最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把尝试教学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新的教学模式,这是该项的创新点,应该给予肯定。该项研究是成功的,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这项教改实验获阿左旗人民政府“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成果奖”,王旗荣也因此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研员。

王旗荣是一个在尝试教育研究中成长起来的蒙古族教师。很难想象的是,他其实连一张初中毕业的文凭都没有,然而却能够成长为一名中学高级教师。王旗荣发自内心地感到,实践尝试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基础较差的教师成长。内蒙阿拉善地区的经验也表明,尝试教学法是偏远山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力的保证与保障。到现在,还没有哪一项教学实验能像尝试教学法这样,经历了差不多半个世纪,横跨了祖国这样辽阔的疆域。

王旗荣对邱学华老师心存感激,他说,邱老师原来同我素不相识,他能坚持30年对我帮助,悉心教导。邱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充分体现了他及其高尚的情操,激励我不断进步,努力工作。我为有这样一位导师感到光荣和骄傲,他真不愧为教育战线上的活雷锋。

二、创造游戏尝试教学法的李志军

《人民教育》2011年第1314期合刊,刊登了四川省眉山师范附小李志军的文章:《在尝试中走向成功——16年无家庭作业并达到高质量的奥秘》。

文中介绍:1995年起,李志军以大循环形式从一年级到毕业班带了三届学生,在班额都在80人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了连续16年不向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但学生平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学生后续学习能力很强。李志军说,这种“一没二少三多”(没家庭作业;教师讲得少,书面批改作业少;学生练得多,学生讲得多,学生尝试多)的教学风格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公认我的学生“快乐轻松,后劲十足”,以至于每届新接手一个一年级班时,都有近200 名学生家长动用一切关系想把孩子送进我所教的班级。

这篇文章引起全国很大的反响。现在小学生负担重,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要减轻学生负担,可是学生的过重负担始终减不下来。而李志军老师怎能做到。16年不布置家庭作业,又能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奥秘究竟在哪里?

李志军认为,这是因为运用了尝试教学法,并在尝试教学理论指导下探索出的高效的学习模式,这才有了这样的教学效果。

故事还得从1983年说起。

1983年,李志军中师毕业,被分配到四川省眉山师范附小。他在第一次参加学校数学教研会时,教研组长陈月联老师就组织老师们学习、研读邱学华在《福建教育》发表的“尝试教学法”系列文章,从这个时候起,李志军知道了我国著名教育名家邱学华的名字。那时候,其实正是尝试教学法刚刚兴起的时候,许多老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不敢放手运用尝试教学法。

也许李志军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刚刚走出中师学校的李志军,恰恰敢于大胆运用尝试教学法,实践结果使他发现,尝试教学法简便易学,学生负担轻,见效快。

在这种情形下,他大胆地向《福建教育》编辑部寻求到了邱学华的通讯地址,并给邱学华写出了第一封信,请教有关教学上的问题。

他在第一时间收到了邱学华的回信。从此,两人开始了书信往来。

在从教的第二年,李志军调离了眉山师范附属小学,回到了他的老家——正山口小学,一个边远落后的地方,一眨眼就是七年。在那里,他照样坚持运用“尝试教学法”教学,并利用担任数学组长之便向数学教师们宣传推广“尝试教学法”。学校没钱订报刊,他就把从眉师附小带回来的那本刊登有“尝试教学法”的《福建教育》杂志当作宝贝,自己动手刻印了上面的全部内容,装订进他创办的《数学教研》,发给每位数学老师学习。

在老家学校,李志军一干就是7年,这7年应该是对李志军后来成长影响最大的7年了。在那里他的一次灵感让他发明了《小学应用题接龙游戏学具》,也才有了后来的《小学生多功能口算游戏学具》等3项有关小学数学的专利发明成果的冲动;这7年的没业余文化生活也让他养成了直到现在每晚不思考3道奥数题无法入眠的“怪癖”!

7年的出色表现,他被重新请回了眉师附小。

1991年李志军重新进眉师附小后,他在一边申请专利权的同时,一边手工做了一套《小学应用题接龙游戏学具》,而且,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还冒昧地寄给他景仰的邱学华老师向他书信请教。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敬爱的邱老师在百忙中立即给他回了信,肯定之余大加鼓励!就这样他们有了4次书信往来,虽然李志军中途搬过3次家,但他像珍藏传家宝一样至今仍珍藏着这4封书信。

在一次信中他斗胆地冒昧邀请老师来学校讲学,哪知道,邱学华仍然欣然答应了,并确定了两个时间让学校确定。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学校校长把这个消息告诉当时的县教研室分管小学数学的副主任时,情况陡然变了!这位副主任严肃地说:“这人请不得,你请他就得罪了四川省教科所,他的那套尝试教学法,四川省教科所是不买账的”,原来是学术纷争啊!还说:“四川大竹的刘某某就是学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得罪了省教科所,当年连特级教师都评掉了!”。讲学之事无奈取消。原来,还是那位小学数学教育界的权威,当年对尝试教学法的责难,已经在很多地方发酵并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这件事成了李志军心中不能平复的内疚与疼痛,他觉得无法向敬爱的老师交待。可是,他又不敢向邱老师讲出真话。为了表达一种莫名的内疚,他用三个月的工资专门为老师定做了一幅3平米的驰名中外的青神竹编“八骏图”,悄悄的送给他景仰的邱学华老师,以表达他莫名的内疚和崇敬!

过后他觉得自己再也没脸联系敬爱的老师了,但他追逐他的足迹的执着之心没停过!直到现在,凡是能见到的有关邱老师的文章,李志军都要认真读完,凡是邱学华的著作,他都要想方设法买到。

为什么李志军会对“尝试教学法”的一见钟情呢?

这可能源自他儿时的感悟。儿时因为家里特别穷,买不起玩具,但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啊。他记得当时的生产队里有一个同龄伙伴折的“双头纸飞机”特别能飞,飞得又高又久。于是,李志军以帮他割一筐猪草为代价,请他教自己折这种“双头纸飞机”,他欣然同意,手把手地教李志军。可没过几天,当他自己单独折这种“双头纸飞机”时,居然不会折了!他拿出以前折的一架成品“双头纸飞机”,小心翼翼地边拆边琢磨,还是不成功。于是,李志军又以帮他割一筐猪草为条件再次向他请教。哦,原来他在一个环节中把纸折反了!经过反复尝试,再加之他在关键处的点拨,李志军终于掌握了折纸飞机的要领。现在虽然时隔几十年了,他还能折出这样漂亮的“双头纸飞机”!假如没有当年失败时的反复尝试,哪能至今还记忆犹新?

李志军因此时常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他看到了,我们很多人也都看到了,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尝试学习。这里的最大症结就是:一是教师急功近利,二是对学生的不信任。怕学生练歪了而完不成当堂预设的教学任务,因此产生了“杞人忧天式”的担忧。

李志军一言点中了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所在。

对此,李志军有深切的体悟。他发现:正确,也许只是一种模仿;错误,却绝对是一种经历。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黑格尔语),过度的防御错误就是远离创造!教师越位的提示、大量的铺垫、给学生围堵出不容回旋的时空,都不应该是现代教学行为。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李志军发现,“尝试教学法”彰显的是一种对学生的信任,是以一种完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的打造来引导孩子们的,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现代教学行为与教学方法。

还有什么比得到别人的信任更快乐的呢?教师只有满怀信任放手让学生先去尝试了,从“先练后讲”过程中,找准了学生思维上存在的“症结”,才能高效地对“症”施教,从而避免在学生巳经自学明白的地方去重复用力。

也许,成功者的品质,就是与众不同的。与身边的同事不一样,甚至,与国内的大多数同行都不一样,李志军不怕学生在尝试阶段“浪费”课堂时间!

因为他坚信一点,教师讲得再清楚、再透彻,表面上是节约了时间,但是如果学生没过几天就忘了,实际上才是真正浪费了时间。一个伟大的教师,就在于敢唤起学生的尝试精神,并用这样的尝试精神去面对自己所学的学科知识。

恰恰,“尝试教学法”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一种自信,而且能唤起学生敢于尝试的精神,这是一种激扬生命,激发自主行动的教学法。李志军太明白这一点了。

李志军经历过一件往事,有一个姓曾的学生,刚上二年级,有一天,这个学生神秘兮兮地到办公室悄悄告诉老师:“这次最后一道高考数学题,我做出来了!”李志军大为疑惑地看着他,他不敢相信,但是,他想,学生只要敢作,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何况,学生的这种敢闯敢干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提倡啊!

于是,李志军请学生在他的备课本上把这道题目写下来。学生有模有样地歪歪斜斜地画出一个“宝塔”,数据却回忆不全了。李志军按捺不住兴奋,飞快地跑到学校外面的报亭买来头一天的《华西都市报》,迫不及待地请这个姓曾的学生边讲道理边解给老师看。果不其然,这个二年级的孩子居然把14分压轴题填空部分的9个空,全部有理有据地解出来了!当时,李志军激动不已。但更让他兴奋的是,他的学生怎么敢去做高考题?!哪知道学生回答说:“没人叫我做。我乱翻昨天的报纸时,看着那个样子的图(注:宝塔数)有意思,我就动脑筋想了起来。”

李志军听了学生的话后非常兴奋。他回思着,学生的这种习惯,这种精神哪里来?不就是在尝试吗?

李志军平时一直在实施“尝试教学法”,最爱挂在嘴边的两句话就是:“谁敢先尝试一下”、“我最欣赏那种敢于尝试的人”看来,这种教学方法真的起了作用。

就这一件二年级学生解高考题的事情,从此坚定了李志军矢志不移地实践运用尝试教学法。

其实小孩子天生具有在探索和尝试中学习知识的本能,教师的作用在于适当地引导和激发他主动学习的兴趣。但在传统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们往往忽视了这点。试想,如果学生大胆尝试探索的意识被教师的强势压抑甚至扼杀了,由此而生成的个性及思维特征必然是害怕出错、谨小慎微,这与培养学生敢于冒险,在失误中开辟新思路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想想看吧,如果李志军那天面对这个敢做高考题的二年级学生大吼一声,你搞什么鬼?你个二年级的小鬼头,怎么去解高三的数学题?这样一来,将会是什么情形?这是可以想象到的!

我们也由此发现,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曾经扮演过什么样的罪魁祸手,曾经扼杀过多少学生那种敢于尝试的劲头与精神?

因为有了相约讲学而未能成功的事情,所以,当2009315日他突然接到邱学华老师的电话时,李志军非常感动,这是他俩第一次电话交流,李志军当日写下一篇博文《铭记一份感动》:

2009315快晚饭时,我突然接到一个外地电话。谁?我景仰的邱学华老师!

多少年来我一直关注邱学华老师的研究动态,可惜没有他的联系方式。前不久眉山市邀请深圳市的特级教师黄爱华上观摩课,我得知黄爱华是邱学华老师的徒弟,请黄老师打听老师的联系方式,老师很快地告诉了我老师的联系电话和邮箱,前几天,我把沉闷心中近20年的“莫名的愧疚”一文向邱老师专门发了一个电子邮件,当我还没来得及主动联系老师的时候,他老人家主动给我来电了,这是我结识老师20多年来第一次听到他的声音啊,我好感动!

他老人家主动关心起我的境况和应用题学具的推广情况,并以他推广尝试教育理论的坎坷经历不断地鼓励我。还主动问我缺他的哪些书,他立即送给我。更令人感动的是他老人家主动提出把《小学应用题接龙游戏学具》放到他的尝试教学在线宣传,并寄一套应用题学具给他存入他创建的博物馆,就连细节问题都一一叮嘱,我感动得悄悄流泪了!……

当我问他身体怎样时,他说:“感谢老天爷给了我一副好身体!”,我俩这对忘年交都开心地笑了!

半年后,也就是在200995日,李志军第二次接到了邱学华老师的来电后,他再一次写下博文《邱学华泰斗的情怀》:

200995快晚饭时,我再次接到了敬爱的邱学华老师的来电!

     邱老说,为了了却20年前我俩未成之约的莫名遗憾,他愿主动义务到我校做一场讲座!活动初步定在10月中旬。

     邱老还嘱托,为了不给学校添过多麻烦,别把活动搞大了,就限于我校就行了!

另外,在表扬我的博客的同时还主动提出为了丰富我的博客,他发一些他的最新资料给我供我选用。

这就是一个已75高龄的被誉为“小学教育界泰斗”的博大情怀!我惭愧!

......

其后的2009115日,邱学华老师为了了却18年前的未成之约,到眉山义务讲学,李志军感动地写下一篇博文《邱老感动眉山行》:

为了了却18年前的“未成之约”,为抚平我一位普通教师18年来“莫名的愧疚”,尝试教育理论创立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被誉为小学教育界泰斗的邱学华老师,主动提出到我校义务讲学,2009115日他老人家来啦!75岁高龄的他,只身一人来啦!......

     邱学华老师在5-7日的眉山义务讲学之行留下一路感动——

感动一:我们在机场迎接到他时,他首先告诉我们:“回程的机票我已经改签了,必须提前回去”。原来,临行前一天,他心爱的女儿确诊为鼻咽癌!他相濡以沫的老伴正患重感冒,而当时正值全国闹“猪流感”!他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为了不失约”,他毅然负着内心的折磨,来啦!

感动二:临行前分别发短信给我和学校周琴校长约法三章:不收讲课金,不收礼,不宴请!

感动三:坚决要求退掉我校提前为他预定的豪华套房。

感动四:……

两年后的2011年,邱学华老师利用在成都讲学的机会,又主动专门挤出时间到李志军所在的眉山师范学校附小义务回访,深入课堂并作重要点拨。

邱学华这次眉山之行,从多角度实地了解到了李志军对尝试教学法的情有独钟及由此取得的“已连续16年不布置家庭作业,但成绩优秀且学生后续发展能力很强”的成绩后,他很高兴!并被李志军在教学改革中的自主大胆执著的创新探索精神所感动,亲自指导他把这些经验写成文章,由他推荐给《人民教育》发表。

现在的李志军,在尝试教育这面旗帜下,已经成长为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尝试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他也早已重返四川眉山师范附属小学校当教师。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这是“二进宫”了。除了上述身份以外,李志军现在是全国第一个做客央视网《华人会客厅》接受面对面专访的“草根教师”;第一个面向全国自发发起了“免费跟岗不得低于一周”课改研修活动。先后应邀赴上海、重庆、河南、河北、湖南、内蒙古、哈尔滨、四川等地做课、讲座。

几十年的历炼,李志军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以学定导,智慧借力,师生减负。

李志军的的文章与讲座现在也在全国产生了影响。他的代表作有:《在尝试中走向成功》(载《人民教育》)、《站在学生角度去潇洒教书》(载《中国教师报》)、《我教孩子们玩数学》《应用题系列游戏学习卡》等。

他还创造性提出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游戏学习法”;3项教学发明获国家专利权。

具体到教学工作中,不留家庭作业成了李志军的教学原则。他认为那种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题海战”似的重复劳动,就是对孩子创造性的磨灭。

他所执行的,是“题板作业”当堂消化。

他发现尝试教学法的操作模式是:“先练后讲,练在当堂”,并提出课堂教学的四个要求:“当堂完成作业,当堂校对作业,当堂订正作业,当堂解决问题”。

李志军担任的大班额教学,学生作业怎样当堂消化?教师怎样减负?这是逼迫他不断去思考和尝试的大难题。教师批改作业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大家公认的是:反馈信息,对症施教。而他在作业批改中,有几点困惑:

1.每次批改学生作业时,都会发现有2/3的学生作业完全正确,但教师为批改这部分学生作业花费了不少时间。李志军认为这个时间花得不值,教师也该减负、也该潇洒。

2.对作业中有错的学生,是当堂及时反馈、师生共同帮扶好,还是待课后作业批改完后再去帮扶好?尤其是大班额学生的作业,往往要第二天才能反馈出结果,这就错过了学生的最佳帮扶“兴奋点。学生“兴奋点”巳过,重新唤醒就费时费力了。

3.怎样在课内及时发现作业中有错的学生?又怎样在课内及时分享作业中有创意的解答方法?

如何解决这些困惑?一次在课堂上巡视学生作业时,看到有位学生用粗水彩笔做作业,他顿时获得了启发。他给班上每个学生发了一块小黑板,让他们当堂直接在题板上做作业,逐渐摸索尝试出了题板作业的形式。

当堂“题板作业”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专门用题板笔书写,笔画粗、字大,老师巡视时站在第一组就能观察到第三组同学的解答过程。哪个同学解答错了,哪个同学解答有创意,老师能提前了解,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作个别辅导,做到了“心中早有数”。在分组亮题板时,答案谁对谁错,谁的书面表达好,谁的解答有创意,全班同学一目了然,“无声胜有声”。那些在解答过程中暴露出问题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勇敢地上台展示自己的错误,接受全班同学的共同帮扶。此刻,教师拿着红色题板笔边追问边示范批改:他错在哪? 他可能想到哪里去了?题目怎样改就对了?这个错应该怎样去克服……如此步骤,既教会了学生怎样批改作业(李志军教学班的作业是全班同学轮流当小组长批改),也让解答有误的学生最终明白了自己错在何处,达到了“由误到悟”的升华。对那些做题解答有创意的学生,请他们上讲台展示自己的聪明智慧,让全班同学及时分享、借鉴,并接受大家的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呢?”

实践证明“题板作业”的形式操作简便、实用,能够保证课堂作业当堂消化,为减轻学生及教师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这是李志军在尝试教学思想引领下的一项极有重大突破的成变。

后来,李志军又以合作游戏减负高效的方法,再一次形成了尝试教学理论上的飞跃。

为了力求给学生营造一种乐于合作尝试的氛围,李志军秉承尝试教学理论“先练后讲”的精髓,从尊重并利用小学生“贪玩好动”的天性入手,努力把学习做成一种游戏,使知识和谐地融人到游戏活动当中。在实践中,李志军深切地感受到,有游戏作为载体的合作尝试,能让学生更加投入、学习兴趣更浓,效果更好。哪怕有些教材内容还要等几周后才学习,但学生依靠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知识技能,在合作游戏的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就去尝试解决了新的数学问题。学生这种积极的超前尝试,对后期学习的推动作用很大。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相互间必然会产生自发评判、据理指正,从而也实现了“自发帮扶,教师减负”,“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夸美纽斯语)。李志军从数学知识本身的结构出发,把民间玩的“偷10点半”、“扯马股”、“算24点”等游戏改进后引入到计算教学,达到了教学学时减少近1/3的效果。小学数学中最难的是应用题教学,没有现成的民间游戏可挖掘,他就自己摸索。经过20多年的反复研究实验,终于形成了以“小学应用题游戏卡”为载体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游戏学习法”,从而把主要依赖笔和本的数学应用题学习方式,变成了学生特别喜欢的游戏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志军就这样成了“尝试教学法”的最大受益者,而他的学生们更是最大的受益人。作为一名地道的普通一线教师,因教学的“低负髙效”,他被评为了中学高级教师并获得了四川省特级教师称号。

27年的一线教学探索,他深刻体会到,“尝试是创造的前提, 尝试是成功的阶梯”(邱学华语)。教学要达到真正的高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必须同步走。教师本着尝试精神,运用好尝试教学方法,并在尝试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尝试探索,既能达到师生共同减负高效,又能使学生在尝试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大胆尝试的精神,从而促发并引导他们开拓思维、敢于创新。

三、后起之秀叶建云

原福建省泉州市南少林武术学校优秀数学教师叶建云可以说就是尝试教学法的引领下成长起来的著名数学教师。

叶建云最初知道邱学华老师的大名,就是从《福建教育》上看到的。作为最早、并持续不间断地二十多年报道尝试教学法的教育媒体,《福建教育》经常为一线教师送上尝试教学法研究的最新理论、最新教学案例与动态,让老师们对尝试教学法有了及时的、深刻的、全面的认识,并在教学中不断地尝试着、实践着。叶建云第一次见到邱学华老师是在20064月。

那是在宁波,在两岸四地第二届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交流会现场。邱学华那温和可亲的脸庞,他那充满智慧的声音,给叶建云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时候,叶建云想起朱永新教授说的,老师是教育的光明使者。

但是,叶建云更觉得,老师也应该是教育的尊者、智者、真行者。尊者,永远令人尊敬!智者,则是智慧的化身!老师数十年如一日的恒心与魄力,他的足迹遍及祖国大陆各地、港澳台,这又是真正的教育行者!同时,老师更是真正的、伟大的尝试大师:邱学华是全国第一个教学法发明者,他办过全国最大规模的小学数学观摩会,他的教学法不仅在祖国大陆,就是在港澳台也备受推崇,这在当代中国是第一个;他的实验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有百万教师参与实验研究,不仅居全国第一,就是在当今世界上也不多见,他的教学法专著总发行量100多万册,他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专著总发行量300多万册,他编写的小学生数学读物总发行量达1000多万册,三项记录,在世界小学数学史上都不多见。他引领着一代代的教师,用尝试教出一片片新天地,用尝试育出一批批新少年,用尝试书写一个个不凡的人生。老师老当益壮,他创办的“邱学华尝试教学在线”内容丰富,富有时代感,已成为广大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与追求完美教育人生的精神家园。

面对邱学华,叶建云想起这些,心潮起伏。这些数据,只要抽出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谓是教育奇迹。

在宁波会议的尾声阶段,邱学华作了题为《新课程指引下的数学教学必须处理好的十大关系》的总结讲话,再一次给叶建云带来极大的思索。是啊,为什么我们太多的教学改革,总喜欢在否认前人的基础上进行,而不能妥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呢?在会议即将散场时,他在会场主席台边等候到老师,特地对他表示了敬意,并和他作了近半个小时的请教问题与交流,同时邀请邱学华在方便时到深圳指导工作,邱学华愉快地答应了。

回校后,叶建云的脑海中不断地回味着宁波会议上精彩的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不断地闪现着小学数学教育博物馆里不同历史时期的、发黄的一本本小学数学教材,不断地闪现着来自两岸四地的邱学华老师、周筱亭研究员、汪甄南会长、张梅玲研究员、黄爱华老师、林良富老师等一个个教师、专家、学者高大的身影。叶建云觉得,他有义务将这种感觉诉诸笔端。“两岸齐聚活力甬城,四地共谱数学新歌。”这是他为此次活动综述拟定的标题,“新课堂:一股春风扑面来;新声音:一种努力在继续;新行动: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他拟定的综述提纲。他开始总结、反思宁波会议的课堂、细节……写好后,他还寻思:还是给老师瞧瞧吧,不论好与坏,丑媳妇见见公婆又何妨?于是,他按照老师给他的名片上的邮箱发去。没想到次日,他就收到老师简短的回邮:宁波会议活动综述写得好,谢谢!更让他吃惊的是,五一节前夕,他收到了老师写来的亲笔信。在信中,他写道:“从邮箱发来的《综述》已阅,您的概括分析能力很好,文笔很流畅,从中可见您很有研究能力……请继续加油,望加强联系,握手!邱学华上,2006.4.19

这样的人物,这样的威望,这样的地位,还能于百忙中回复一个普通教师的信函,这真的让叶建云难以想象,也让他感动万分。

于是,在接下来的三年多里,叶建云只要一有机会,便认真学习尝试教学法,他更多地是参与尝试教学在线网上的学习,多次就尝试策略或教学问题通过邮箱或手机短信请教老师,每一次,老师的回答都是那么的及时,这让叶建云感动不已。什么叫做平易近人,什么叫做大家风范,叶建云在邱学华这里找到了答案。

叶建云就这样在尝试教学思想的引领下,迅速成长为一名名师。20105月,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评课专著《课堂解码——小学数学精品课评析》,封底上的两位名师的推荐语,为读者们更好地了解本书、走近与走进本书,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出版之前,出版社编辑告知他,要在书稿封底刊出两位名家撰写的关于本书的推荐语。他想到了老师,他给老师去了电话:“我的评课专著将要出版了,您能否为该书一个推荐语?”邱学华老师一口答应,并让他将书稿发给他细读后再说。当他细读完我的书稿时,他高兴地为叶建云的这本书写了推荐语:“一个人能够把所听名师的课,认真记录并整理成课堂实录,再加以匠心独具的评析,有32篇之多,这个人就是叶建云老师。这是极为罕见与难能可贵的,其刻苦钻研精神令人敬佩。”叶建云给邱老师去信表示了感谢,叶建云这样写道:“老师,您过奖了!您如同黑夜中的一盏明灯,鼓舞和照耀着我不断前行!我会继续努力的!我决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很多人应该还记得令人难忘的2010年,那一年,中国最有活力的特区、海滨城市——深圳,迎来了自己三十岁的生日。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年。也在这一年的深圳,1119日至21日,首届尝试学习理论国际研讨会在南山区松坪学校召开。本次大会由全国学习科学学会尝试学习研究会和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主办,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国教育服务中心协办,深圳市南山区松坪学校承办。

来自国内外的两百多位专家、学者、校长和教师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美国佛州大学瓦格纳教授,乌克兰巴甫雷什学校校长、乌克兰功勋教师瓦•费•德尔卡契,乌克兰首都基辅市苏霍姆林斯基实验学校校长瓦•尼•哈依鲁莲娜,澳大利亚南澳州教育部课程开发中心约翰•特纳教授,尝试教学理论创立者、尝试学习研究会理事长邱学华,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尝试学习研究会副理事长苏春景,香港天才教育学会会长、优才学校总监李业富,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澳门数学教育学会会长汪甄南,著名特级教师、深圳市南山区松坪学校罗楚春校长分别为大会作了主题报告。会上,代表们观摩了松坪学校提供的初中、小学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共六节尝试教学实验课,并进行有效互动。老师特意安排叶建云参加这次会议。可是叶建云所在的民办学校无法报销差旅费,这些费用全部由邱学华承担。为了节省住宿费,叶建云就和邱学华同住一个房间。为了宽慰叶建云,邱学华说,这样正好可以向他多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教研情况,和他多聊聊关于理想学校的一些想法。在三天的活动间隙,叶建云能不断地聆听到老师对于本次活动的评价,对于教育教学基本原理的阐述,对于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智慧。

对叶建云而言,这真是一段幸福的经历。

为感谢邱老师的厚爱,叶建云再次动笔,撰写了这次活动的综述。邱学华老师则迅速地将这篇文章刊发在尝试教学在线网站首页和《广东教育》杂志上。

活动结束后,叶建云和林良富校长陪同老师一起,又到广州考察了一所学校,这使得叶建云再一次有机会近距离地聆听老师和林校长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育规划、教学实施等高见。

2011年,是叶建云教育人生的又一个十字路口。这一年秋天,叶建云来到特区深圳,再一次回到公办学校。当他将决定告诉邱老师时,邱学华鼓励他说:“认真教书,踏实做事,真实教研,你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201212月,全国知名的《小学教学》(数学版)经邱学华的推荐,将叶建云列为封面人物,用专栏形式重点介绍了叶建云的数学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特色。这本《小学教学(数学版)》杂志,在小学数学教育界影响很大,这次作为封面人物介绍,使叶建云跻身小学数学名师行列。这次专题中还有一篇邱学华亲自写的推荐文章,文章最后,邱学华写到:“祝愿叶建云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道路上迈出坚实的脚步,勇往直前,在前方的教学路上,站得更高,走得更快、更远。”

叶建云是一位民办学校的普通小学数学教师,但邱学华就这样不离不舍地引领着他成长。而叶建云则时时在内心里对邱学华诉说:老师,不论我在何时何地,我一定会牢记您的嘱咐和祝福,永怀感恩之心,认真教书,踏实做事,真实教研,走向前方。

 

在这里,有心人可能已经发现,列举出的这三个人物,一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为内地大省,一为边远地区。

也许,我们只是用这三个地区的教师成长来说明尝试教学法覆盖区域的教师成长状况。其实,这样的方法,远远不能涵盖参加尝试教学实验教师的全部。

譬如,在尝试教育的影响下,在邱学华精心指导下成长起来,现在也成为数学教学界的名流的渝中名师翟渝成、苏派名师卢姜欧、浙派名师林良富、南粤名师黄爱华、西藏名师卓玛、香港名师谢爱琼,他们也是从尝试教学这里出发,开始了他们的名师之旅的。

如今,尝试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已经覆盖全国2300多所学校,参加尝试教学实验的老师达80万人,实验班级90多万个,受教学生3000多万。遍布全国各地。“尝试教学法”让多少籍籍无名的教师享受到了教育成功的欢乐,恐怕已经不是这三个人也远不是我们这本书所能说尽的。仅仅是《人民教育》和《福建教育》所登载的实验教师的论文、所介绍的尝试教学实验人物,就已经灿若星云了。

尝试教学法,原来正是一个学校,一个培养优秀教师和优秀人才的学校,一个已经堪称人才济济的继续教育的学校……

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校长,这个领军人物,就是邱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