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饺子联想到学习的本质,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革新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从包饺子联想到学习的本质,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革新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25-04-15 * 浏览 : 3

从包饺子联想到学习的本质,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革新    

缪建平

    

一、缘起:厨房里的认知革命

清明节前,老家的朋友送来了饺子皮和馅料。面对这堆食材,我决定开启一场关于学习的实验。对于包饺子,我几乎是个新手,没有太多的经验。于是,我按照“尝试反馈”教学法的理念来做——尝试为先。我拿了一块饺子皮,用勺子剐了一点馅儿,模仿着记忆中的步骤,一卷再一卷,终于完成了一个看起来像是饺子的东西。然而,夫人一看便指出我的做法不对,应该有更合适的包法。    

我不信这个理,认为夫人的方法未必正确。为了验证谁的方法更好,我们搜索了包饺子的教学视频。视频中特别强调,在包裹过程中要蘸一点水在饺子皮边缘,这样饺子煮的时候才不容易散开。

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即便是像包饺子这样看似简单的活动,背后也有其独特的技巧和智慧,而这些细节往往是初学者难以自行发现的。

它提醒我们,其他形式的学习其实也遵循着相似的原则:表面简单的动作背后,是认知结构的深层重构。

这也让我想起不久前刚刚看的一本书:焦尔当的《学习的本质》。

二、解码焦尔当学习本质论

安德烈·焦尔当(André Giordan)是瑞士日内瓦大学的荣誉教授,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教育心理学家,以其对学习理论的独特见解著称。他的代表作《学习的本质》不仅深入探讨了学习的过程,还提出了“变构模型”这一重要概念。

这本书主张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认知结构的重构过程。焦尔当认为,每个人在接触新信息时都会基于自己已有的经验或知识框架去理解,这种原有的认知被称为“先有概念”。有效的学习发生于当新的信息挑战并重新塑造这些先有概念之时,通过一系列的认知冲突和调整,最终实现知识的深化和个人成长。    

因此,《学习的本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学习行为,无论是在课堂内外,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体验。

1. 知识炼制场

包饺子的过程可以被视为一个知识炼制的现场。就像我在初次尝试时所采用的折纸思维,每个学习者都会带着自己的“先有概念”进入新的学习领域。根据安德烈·焦尔当的观点,学习实质上是一个“炼制与自身相容的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以适应新信息的融入。比如,视频中的蘸水技法与我最初的折纸经验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这种碰撞迫使我对原有的心智表征进行“变形”,这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2. 认知冲突驱动

当夫人质疑我的包法时,我实际上经历了焦尔当所提到的“干扰阶段”。这种认知上的冲突,虽然表面上看似破坏了原有的结构,但实则是新知识成型的必经之路。正如饺子皮的皱褶不仅不会让饺子变得丑陋,反而赋予了它们独特的形态。学习需要经历“对质、断裂、交替”的过程,才能最终稳定下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3. 情境化脚手架    

教学视频在这里充当了教育情境的角色。它不仅仅提供了操作步骤,更重要的是通过包含触觉(面皮湿度)、视觉(褶皱造型)以及文化记忆(饮食传统)等多维度的信息,构成了学习的支架。这种多重关系互动正是焦尔当理论的核心之一,展示了如何利用具体的情境来支持抽象知识的学习。

4. 他者镜像作用

夫人的指导和视频演示共同构成了认知他者的角色。焦尔当强调,学习者无法独自完成知识的炼制,他们需要通过社会性互动来实现这一目标。就像包饺子需要参照一定的标准形制一样,学习必须借助于他人的帮助,才能将外部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认知结构。

三、AI时代的教学新范式

1. 智能干扰设计

在AI时代,我们可以模拟焦尔当的变构学习模型,通过算法精准地制造认知冲突。例如,当学生使用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时,系统不再仅仅是简单地纠正错误,而是会提出类似“为什么饺子皮会开裂?”这样的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概念重组。

2. 多维情境熔炉

VR技术能够创建出类似于包饺子的沉浸式学习环境。在虚拟厨房里,学生们可以感受到面皮湿度的变化对成型的影响,观察不同包法在沸水中的物理反应。这种方式完美地复现了焦尔当所说的境脉化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多模态体验中深化理解。    

所谓境脉化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情境性和互动性,认为知识的获取与应用离不开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实际情境。这种学习方式主张通过构建丰富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体验、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深层次的理解与技能的内化。它不仅关注知识内容本身,更重视学习发生的背景、人际关系及情感因素,鼓励学习者在多元互动中不断调整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与创新应用。

3. 动态认知镜像

智能教学系统可以作为数字他者,既扮演耐心示范的导师角色,又担当不断提出挑战的认知伙伴。通过情感计算技术,AI能够感知学生的挫败感,并相应调整教学策略,维持在一个理想的“最近发展区”内,促进持续进步。

4. 个性化炼制工坊

借助脑科学原理,AI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绘制出个性化的“概念拓扑图”。就像根据每个人的手型推荐最适合的包饺子手法一样,系统可以为视觉型学习者生成动态图解,为触觉型学习者设计虚拟面团,真正实现了焦尔当倡导的相容性意义生产。

四、回归教育的饺子哲学    

随着AI技术日益成熟并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焦尔当的洞见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技术不断发展,学习终究是一种“心智的包饺子艺术”。每一个认知褶皱都需要亲手捏合,每一次蘸水粘合都是概念重组的过程。真正的教学智慧在于掌握好火候——既要拥有敢于创新的勇气,也要保持对知识传承完整性的尊重。

未来的教育者应当如同饺子师傅一般,善于运用AI工具扩展认知边界,同时用人文关怀将传统与创新紧密相连。在数字化的厨房里,我们不仅要烹饪出充满创造力的学习美味,更要确保这份美味保留了深厚的文化基因。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也是我们在新时代下追求的目标。

    

(来源:《缪不可言行知录》2025.4.11。《尝试教学流派》转载作者有所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