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学殿堂 攀登山峰

当前位置 : 首页 > 九十华诞专题

4.大学殿堂 攀登山峰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24-11-19 * 浏览 : 5

4.大学殿堂   攀登山峰

20岁当了中心小学校长,许多人羡慕不已,真是春风得意。可是我却开始酝酿新的目标。在小学摸爬滚打五年,我有许多问题解决不了:为什么教师辛辛苦苦,教学质量不高?为什么同一个教师教,有的学生成绩好,有的学生成绩差?为什么会有差生?……。

我感到自己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太差,我要研究教学理论,解决这些教育实际问题,因此决定报考大学。我阅读了招生手册,发现师范大学都是培养中学教师的,仅有教育系是研究教学理论,当时我还不想当中学教师,决定三个志愿都填教育系。听说教育系招生名额很少,我也不怕,考不上回来再当小学教师。

    按理讲,我是没有条件考大学的,高中才读半年,充其量仅是一个初中毕业生。我下定决心去试一试,不试怎么知道我不行。那时没有什么进修补习的机会,只能靠自学。我设法借来全套高中课本,白天忙于校长工作,晚上自学高中课本。每天在煤油灯下苦读到深夜。那时冬天特别冷,南方学校没有取暖设备,结果把脚趾都冻坏了。

    有一个情景使我终生难忘。高考后,我一直在学校里等录取通知。孩子们也跑到学校里同我一起等待。我希望录取,孩子不要我录取。当我拿到华东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时,所有在场的学生都“哇”的一声哭了,他们不愿意让我离开。临走那天,孩子们成群结队到船码头为我送行。轮船离开,我含泪挥手告别,孩子们哭成一片。此情此景,我永生难忘。我暗下决心,进大学后要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为他们工作。几十年来,我拼命地工作,是孩子们给我的动力。

    1956年,考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深造,是我一生的转折点,使我走上教育理论研究的道路,是我成长的新起点。一个高一辍学的农村教师,居然能走进大学的殿堂。非但不要交一分钱,而且每月还拿工资津贴,对党和人民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开学后第一学期,我就向党支部递交了生平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我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更加如饥似渴地拼命学习,好像一头饿牛闯进了牧场。每天早早起来早锻炼晨读,中午从不午睡,总是一吃完午饭到教室去做作业整理笔记,晚上则泡在图书馆里看书,星期天常常整天躲在图书馆看书,中午有时就啃馒头充饥。图书馆的管理员被我的学习精神感动了,让我享受教师的待遇,每次可借10本书带回宿舍看。几年下来,我几乎读遍了图书馆里有关小学教育的藏书,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名著。

 

邱学华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求学时代(合影为华东师大教育系1960届第一班学生,邱学华第二排左3)

 

    我在华东师大求学4年,最深的学习体会,就是多读书,那个时期运动不断,真正坐在教室听教师上课的时间并不多,主要靠自己看书。我博览群书,为我今后搞教育理论研究,撰写著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虽然上课时数少了,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了。大一时,我破格参加教育系学生教育科研小组,我设计制作了口算教具送给师大附小应用;大二时,附近一所小学缺体育教师,我们组织4个同学,承包一个体育教师工作量,每人每周上4节课,作为勤工俭学,这是了解上海小学实际情况的极好机会;大三时,大跃进开始,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指导下,我组织同学,编写大学教育系教材:《小学算术教学法讲义》,全书30多万字,在两个月内完成,大学生编写大学教材,成了大跃进的新闻,上海许多单位设法到华东师大索要这本书;大四时,教育系组织教改小分队到师大附小参加教育大革命,我破格参与,每天到附小上班了,又代表华东师大参加市教育局组编的上海革新小学数学课本,认识了上海市许多名师,事实我已提前毕业,参加工作了。这些经历都为我今后开展教育科研和萌发尝试教学法教学思想做好了准备,这是一直坐在教室里上课是无法办到的。

 

 

邱学华在华东师大就读时组织编写的《小学算术教学法讲义》,这是邱学华编写的第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