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杂感

当前位置 : 首页 > 重要文章选登

教育教学杂感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4-11-04 * 浏览 : 112

——浅谈对尝试学习的理解

 

吴 峰

     最近,阅读《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深受启发。邱学华说提出,“懒惰是培养出来的,哪里有事无巨细、越俎代庖的人,哪里就有快乐的懒汉和庸人”、“尝试是人的本性,尝试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该保护和尊重学生进行尝试的权利”,“在教学中,采用‘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模式,是顺应了人的本性,合乎规律的发展是不会感到困难的”。这些话既具有哲学意义,又有实践意义。读来让人心生敬意。

     怀着这种敬意,我对教育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现记录如下。

先从儿子“学”(尝试)走路谈起。儿子已经1岁半了,他大约在1岁的时候开始尝试着走。儿子的走路是分三步走的,第一步是要慢慢的独自站立,为了掌握平衡,有时还要高举两个胳膊,或者沿着墙壁走;第二步是妈妈扶着他双手,走路就像太空漫步,有时空错位的感觉;第三步要让妈妈拉着一只手,一开始,还是摇摇晃晃,需要妈妈不断的用手照应着,慢慢的开始想跑,到后来,分不清是孩子领着妈妈跑,还是妈妈领着儿子跑。

儿子学走路,胆小。表现在走路时,如果大人不领着,总是要扶着东西,在家里,即使直线距离是只有一米的直线距离,他也要绕大半个屋沿着墙走到目的地。为了让他学走路,有时,大人在扶着他的时候就慢慢松开手,而这时,他一旦发现周围没有可以直接扶的东西,就会直接蹲下来,两个眼睛瞅啊瞅,等着你来扶他。这样几天后,我发现,松了手,他其实也应该会走了,于是趁他不注意,松开了手,然后站在他前面一米的位置,他高高兴兴屁颠屁颠的跑过来,这样试了几次,他似乎也愿意走了。

其实,从身体机能上讲,儿子已经会走了,但他却不主动走,这件事给我一些启示:

他不走,原因有三:

1)儿子的“人生”中还没有经历过独自“走”的体验,他之前的生活都是在爬、在扶中度过的,他没有尝试过“走”。

2)他还没有“走”的成功体验,没有尝试成功过。

3)做父母的从来没有放手让他尝试走,儿子缺乏“机会”。

儿子的心路历程恐怕是这样的:

   我走路为什么没有爸爸妈妈奶奶扶着?没有人扶=我会摔倒=有危险,所以我不走;

   没有爸爸妈妈扶着,我也能走过去,原来我是可以的,所以下一次,我还可以这样走过去;不会有什么危险。

  儿子尝试走路这件事引发了我对教育教学问题的反思:

【反思一】为什么有些学生不问题、不会问、学习不主动,没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的抱怨,“这道题讲过多遍,学生还不会1”,“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学生不主动问题”等,这些问题背后有着共同的原因。

首先,这些学生没有尝试成功的体验,有些时候,他们不会解某种问题,是他们以往的经验中没有这种概念和思路;其次,也有可能学生有过类似的尝试成功的体验,但连续性不强,缺乏强化的过程;第三,老师作为专业人士,没有提供给学生尝试的机会。

让我们来看一下“教”与“学”的关系:

 

主体

客体

媒体

教师

学生

学生

知识

知识

教师

桑新民老师曾经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各自都在把对方作为自己的认识对象,”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教学主体的区分在于教学理念的差别。从第三者目光看,教学过程可以看成是教师、学生主体博弈的过程:如果教师和学生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教学活动,那会是一种什么景象?实际上,我们现在很多教师的教学行为已经从教师的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跨了一大步。但是“教”的过程中的抱怨仍不绝于耳,或许是因为步子迈的小了一点。

 【反思二】为什么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孩子给我们的“惊喜”会越来越少?

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或发现:儿童往往在“不知觉”中学会了很多东西。经常有家长这样讲自己的孩子:“不知道他怎么就学会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学的。”当孩子渐渐长大,家长的这种感觉越来越少。

究其原因:

1.随着儿童逐渐长大,他对社会的熟悉程度增加,好奇心在逐渐减退。

2.当儿童小的时候,儿童每学会一样东西,父母都会欣喜不已。原因一是家长没有过多的限制儿童的发展;二是家长期望值较低,他们能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随着年龄增长,成年人对孩子思想的干预由少变多最后又变少,成年人的期望阈值却是逐渐增加的。这种期望阈值与孩子发展的不对称性导致了家长关注点的改变。

3.儿童小的时候,他充满好奇的头脑里很多东西是与大人“不合拍”的,等他“长大了,慢慢的会变的“合拍”; 当他已经独立了,后又会变的“不合拍”。

细想来,与父母(大人)“不合拍”的时候,恰恰是他们给人惊喜的时候。而这一点,可能是大多数父母(大人)没有意识到的。

【反思三】“尝试”的第一步是什么?

    儿子学习走路的过程,首先在于他有“走”的欲望。其次,根据儿子的诸多“惊喜”,我发现,除了先天的本能之外,很多尝试的过程都是始于“观察”,继而“模仿”,继而“创新”,这也符合人的心理认知规律。

对于学习者而言,“观察”就是捕捉信息的过程,观察能力应该是各种能力之首。诸如教学中所提到的“审题能力”实际上是观察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上很重要的,比如:观察教师的授课方式、观察教师的板书方式、观察题目的语言叙述方式等等。大多数学习都发生在对他人行为的阐释之中。

观察的本质特征是“行动”与“反思”的整合。观察始于“别人的行动”,终于“自己的反思”,应是尝试的第一步。

【反思四】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尝试?

    让我们用“极限”的思维方法来做一个假设。如果取消“教”,则所有学的方式将通过尝试(广义的学)来完成;如果取消“学”,所有的教的方式将通过传授(狭义的教)的方式来完成。前者是直接经验的积累,学习者将在不断的错误中修正;后者是间接经验的积累,学习者将少犯错误,但是所学将会受到“传授者”视野的限制。

    分析利弊,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尝试。如果那样,前人的努力将不再有意义。但又不能没有尝试,否则,人类将不会再有发展。

之于我们的教学,是要将教师传授和学生尝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根据达克沃斯的论述,“教师要帮助学生产生、遵循和发展自己的观念”,注意,教师是“帮助”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

通过这种帮助,让教室充满家园般的自由氛围和实验室般的探究氛围,因而教师和学生是探究伙伴更为贴切,这种身份的认同更容易将教师传授和学生尝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以上是个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也是在读书之余对“尝试”的个人解读。最后以陶行知的一段诗结束本文: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

                          

                          

 

尝试教育

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融合思考

 

  包翠霞

陶行知老先生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的自主学习。一切的思维发展都是在引导学生在原有发展基础上的自我构建。假期学习了《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感觉实际中的很多想法和做法又有了更多的理论上的支持,尝试教育与我校的《导学案模式下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也有很多的共同点,结合我校的自主学习课题,关于高三的物理教学工作也有一些新的想法和调整。第一轮复习各单元按“读、练、讲、固、考、评、补”的顺序进行,各环节要目的明确,确保实效,实施中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而这一过程内含着尝试教育的本质与真谛。

一、读——自主学习

教师对大纲和课标深入研究,设定自助学习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研究教材,通过学生精读,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所有的知识点,达到知识在头脑中的“再现”,并把“考纲”中要求识记的内容记忆于脑。为增强学生读书的深入仔细,加强目的性,利用学生的资料和导学案,将需识记 的内容通过知识填空的形式进行强化和落实。

二、--尝试练习

尝试成功与尝试教学法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即在正确的导向下,“为成功去尝试”、“尝试能成功”。让学习成为自我激励的良性循环的幸事。尝试成功与尝试教学法遵循了认知活动是在已有的思维“图式”的基础上逐步“同化”与“顺应”完成的原理,已有的思维基础是尝试的前提,也是尝试成功的基础因素。所以对学生基础学情的把握至关重要。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对学生基础年级的学情的准确把握结合章节学习目标,确定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尝试练习,在课前导读后之后,让学生尝试练习,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习动力,同时也用于搜集学生的个体的疑难情况。

三、讲—掌握学情,精研细讲,打造高效课堂。

讲是教师在学生对基础知识已初步掌握的基础上,了解摸透学生对本单元知识存在的疑点、难点。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习题精讲。

搜集学生信息的方式有:(1)教师批阅尝试练习(2)学生之间互阅反馈(反馈表)(3)学生自阅反馈(4)课堂小组讨论。

教师通过搜取的信息迅速进行分析整合,找到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和适合于学生学情的拓展延伸,利用提前预设好的几个拓展的内容和变式的题目结合学生学情进行讲解。拓展内容要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讲解要突出思维过程,注重思想、方法的归纳提炼,克服重结论轻过程的不良习惯,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点间的联系,注意对思想、方法、物理模型等进行归类,逐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讲是在学生尝试之后的讲,讲是在精确反馈下的讲,讲是在教师提前做好预设准备并结合学情的有选择的讲解,所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四、--落实巩固、针对练习。

注意结合学生实际,命制用于巩固落实的巩固练习内容,找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巩固的内容,而不是学生能力范围所达不到的高度,这也就是通常所说把握好难度。专题练习要有针对性,讲什么练什么,并进行改变情景、改变条件、改变设问角度的变式练习,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综合练习要全面覆盖单元所有知识点,“全面练,重点讲”。练习题要有所筛选,增强其针对性、应用性,要以低、中档题为主,以掌握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物理学科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的,避免训练盲目拔高,与学生实际水平脱节。利用集备和先行课,抓好导学案的制作关,精选精练。

五、考、评、补

考——是教师了解学生复习效果的主渠道之一,也是锻炼学生应试能力所必须的。该环节要在把握难度的同时,注意题量、题型、背景,尽量接近高考、渗透高考,全面考查高考要求的知识点,结合级部的月考,每模块进行一次检测。

评——是高三复习中重要的教学环节。讲评课要以学生出错多的知识点为突破口,要分析错因,讲评要重点讲、归类讲、变式讲,不要面面俱到。

补——就是通过考试发现复习中漏掉的重要知识和出现错误较多、掌握不牢的知识点,及时点拨、讲解,进行补偿性测试。

我们要确保试题质量、做到及时批阅、及时反馈,评讲、补漏高效、有针对性,确保一轮复习的全、细、熟、透。

总之,尝试教育与以学定教实际上都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与体现,倡导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就做什么。学生的需要是在自主学习、尝试练习和后确定的;自主学习的环节又要极大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学习目标的高效实现。这期间需要我们教师要做到的是准确把握学生自主学习。尝试练习要处于最近发展区,即通过自学可以学会的或稍加努力就可能学会的;把握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稍加努力就可以掌握的学习区域,即拓展提升最近发展区;把握稍加巩固就可以内化为自我图式的学习区域,即落实巩固最近发展区。而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对学情的精确把握和教师的高水平的专业素养,需要通过导学案和课堂教学这一载体。让我们将与学生的沟通进行到底,将对导学案的完善进行到底,争取教育教学水平的更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