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尝试着手 从练习开始
从尝试着手 从练习开始
高一生物组 李艳秀
一、香港余荣 先生的评课与走向专业听评课的思考
本书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列举了很多课堂教学的案例与案例评析。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香港的评课了。他首先声明:按照香港人的习惯,不全是说好话,也谈意见。这是一篇发表在香港朗文教育出版社的《小学数学教育资讯》上的听课评论。
他针对邱学华先生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的的表达形式时,他指出:香港在教学要求方面会写的更具体和能够明确评估。这也是我读了这么多邱先生提供的案例后发现的问题:教学目标过于笼统,仅仅是教参上相关要求的直接呈现。余先生指出,教学目标在香港称之为教学要求。我们来对比一下邱学华先生和余荣 先生对于小学数学“年、月、日”这一课设定的教学目标:
邱: 1、使学生理解时间单位“年、月、日”的基础知识。
2、通过自学课本、观察讨论、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尝试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第一个目标显然是知识目标,第二个目标是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于有经验的老教师,自然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这样简洁的一句话里面蕴含的具体要求。但是,对于新教师和对于刚刚接触该部分知识的学生来说,如何准确把握第一个目标,检验本节课能否达成目标比较难。而香港的余先生将第一个目标做了更为细致具体和可操作性强的要求:
余: 1、学生能够说出年、月、日的关系和阅读日历、月历和年历,并写出日期。
2、学生能够说出各月份的日数,分辨大月、小月。
3、学生能够说出平年和闰年的日数,分辨哪一年是闰年。
如果有了这样具体的要求,学完一节课,如果学生能够做到上述要求,就能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有了具体的依据可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听课也能做到有的放矢。
制定细致化和可操作化的教学目标,这也是我近几年在教学中发现并改进的地方。对于我们现在正在施行的学案导学的高中课堂,每节课一定要给学生以这样具体的,细致的,可操作性的,可明确评估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学习做到心中有数,听课做到有的放矢。在我做了几次这样的交流发言后,我发现很多学科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也做了很大的变动,也都具体化和细致化了。这是我们进步的地方,也恰好是香港教育比较看重的地方。而我也发现邱老师以后的案例中教学目标也做了相应的变化。
余先生在教师的表现中是这样评价的:无可否认,内地教师对讲述的技巧一般都比香港的胜一筹。这是一位很了解我们课堂特点的香港人。这样的评价我很难读出是褒扬。正是我们大部分教师讲述的技巧很高,所以我们变相地剥夺了学生讲述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学生是课堂主人的权利。久而久之,从我们的课堂上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了哑巴学生。
好在,我们学校近几年在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用来讲述的时间更多的还给了学生,我们的课堂也逐渐焕发了生机。
余先生向我们展示了一篇专业化的评课案例。对于评课我们每个人几乎每周都会面临一次评课机会。通常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若是某老师要讲一节公开课,在正是开讲之前的几次内部评课,大家都是畅所欲言,毫无保留,本节课的缺点1、2、3…….绝不含糊,毫不留情面。因为这是内部评课,是为了该教师更好地在正式公开课上有上好的表现。但是面对正式开讲后的公开课的评课,大家是只谈优点,不谈缺点。尤其是对待不太熟悉的讲课者我们更是碍于面子,善于做老好人。不管这节课是否精彩,我们都会只捡好听的说。
请看
1、观察日历,可惜未能用真正本年的日历本,略微影响效果。
2、2个思考题,对小学生来说,似乎有问题!学生未学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实在无法解释清楚。应以不提问为佳。至于学生提出的疑问,可惜他最后亦未能给学生一个简单满意的答案,只是轻轻带过。
3、课堂小结,因为介绍了数学游戏,时间不足,匆匆作结,美中不足。
4、学生应用“看日历、写日期”方面的作业也意义不大,亦是大瑕小庛。
二、 学生自编应用题的启发
在小学数学“两步加减法应用题”这一课中,邱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让学生自编、互编应用题来激发学生兴趣,加深知识理解与应用,邱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动作、图片直观指导学生编题。像风筝的线一样,牵着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由此,我联想到了这个方法可以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器”一节应用。因为各种细胞器的存在、结构、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无膜结构的细胞器”“能产生水的细胞器”“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与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学生最容易混淆,也是高考中最常见的考点。如何让学生熟悉并熟练应用这些细胞器的特点,可以先出示几个选项,让学生根据选项,自己编出题干,并选出答案,例如:A.内质网B.高尔基体C.线粒体D.核糖体。让学生根据这四种细胞器的异同,编出题干,作出答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定四种细胞器,自己设定题干,自己做出答案。每个人的设定不同,每个知识点的复习就不同,通过举一反三,来加深理解。
我想,不管哪种教学法都不能死板地单独使用,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唯有配合创造性、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才能培育出高创造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