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中国经验”——兼论中国小学数学七十年(二)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中国经验”
——兼论中国小学数学七十年
1、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性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还必须要从中进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情感价值观,这是学科教学中教育性所决定的。
中国历次教学大纲中,在小学数学教学目的都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主要有学习目的性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所以,中国数学教师十分重视这方面工作。
学习目的性教育,要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促使学生愿意学数学,喜欢学数学,刻苦学数学。早在三、四千年前的《易经》中。第四卦“蒙”卦中指出“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10)意为师长不应该强迫地教育孩子,而应该等待孩子来求教。这种“童蒙求我”的教育思想,为历代中国教育家所重视,并继承发扬光大。其实,用现代语言表述:要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学导入
中国数学教师上课,十分重视新课导入。在教学设计中都要安排“以旧引新的铺垫练习”,把它作为从旧知识通往新知识的桥梁。其实这种做法也是中国传统教育之精华,二、三千年前孔子早就说过“温故而知新”。
教学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阶段,一个好的新课导入,会成为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都会下功夫,精心设计教学导入,创设各式各样的形式,有着丰富的经验。常用的导入方式有:
(1)直接导入 (2)旧知导入 (3)情境导入
(4)问题导入 (5)提问导入 (6)游戏导入
(7)实验导入 (8)对比导入 (9)故事导入
如果在网上搜索有几百万条与教学导入有关的内容,并且还有专著,把教学导入作为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国教师的创造,打上深深的中国烙印。一些外国专家到中国听课,发现都有新课导入,从旧知或情境引出新课,阐明本堂课的学习要求和教学安排,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情境。他们听了赞不绝口,称赞中国数学教师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发出“难怪中国学生数学成绩怎么好!”的感叹。
选择什么样教学导入方式不能千篇一律,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特点,以教学目标的需要来选择和制定,必须灵活运用。这方面我们有教训,主要出现两个误区:一是过分强调“情境导入”;二是时间过长,影响教学任务完成。
情境导入必须用生活环境和实物图片等形象直观的方式创设,情境导入比较适用于低年级儿童。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数学知识的发展,尽可能减少形象直观的方法,否则会影响儿童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发展,反而是画蛇添足,华而不实。另外,一堂课只有40分钟是常量,前面时间用多了,肯定后面时间就少了。教学导入仅是一堂课的前奏,为新课的出现作准备,一般控制在几分钟,如果时间用多了,反而会喧宾夺主,影响新课任务的完成。一些教师反映时间来不及,毛病就出在这里。
3、尝试教学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西方各式各样的教育思潮和教学方法涌入中国,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发现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他们几乎作为教育理论的主流影响着中国。
中国许多教师并不满足照抄照搬西方教学理论,要从中国教育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创造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是教学方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尝试教学法。
我在常州,顾冷沅在上海青浦,几乎同时开展尝试教学实验研究。青浦经验当时主要用在中学数学,主张“尝试指导、反馈矫正”。尝试教学法当时主要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提出:“先试后导,练在当堂”。当时我和顾冷沅并不认识,也不知情,为什么都提出“尝试教学”,具体操作也大致相仿,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充分证明尝试是学习的本质,反映了一定的教育规律。所以,一个在常州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实验,一个在上海青浦中学数学中实验,最后却是殊途同归,成为中国教育界的美谈。
由于尝试教学法观点鲜明,通俗易懂,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受到中小学各科教师的欢迎。其试用范围已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试用教师有80多万,受教学生达三千万人。2010年在深圳举行首届尝试学习理论国际研讨会,美国佛州大学教授、国际著名智能测量专家瓦格纳评论说:“尝试教学理论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有七八十万教师,三千多万学生参与,令人惊讶,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实验之一”。(12)
在中国教育理论界崇洋风气太盛的大环境下,张奠宙教授旗帜鲜明地指出,尝试教学法比发现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更切合“中小学的实际,投入的时间成本较低,尝试教学是一项可贵的创造”,“鉴于发现式教学在欧美诸国的失败,尝试数学应该具有推向世界的普遍价值”“尝试教学可以走向世界,应该走向世界”。(13)
4、加强双基数学
加强双基教学中的“双基”,一是指基础知识教学,二是指基本技能训练。建国七十年来,我们对加强“双基”有一个逐步认识和提高的过程。
建国初期,全面学习苏联经验。苏联的数学教学强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注意讲清概念,重视直观教学,加强复习巩固等。当时的口号是:“为使学生获得牢固的深刻的科学知识而努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单单强调基础知识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练习,培养学生能力。当时推广辽宁省黑山经验明确要求“精讲多练”。数学教学中的“双基论”的萌芽产生了。直到1963年《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草案)》颁发,正式提出加强双基教学。在这份大纲的指引下,教材编写和教学水平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但在文革中惨遭破坏,加强“双基”无从谈起。文革后,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1963年大纲的基础上,颁发了三个大纲,把加强“双基”作为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使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新世纪的新课改,双基数学有所削弱,但到十年后颁发《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突出加强双基教学,并首次提出,从双基发展到四基。
综上所述,加强双基教学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发展趋向中清楚地看出,什么时候加强双基,什么时候质量就提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什么时候的质量就下降。所以,加强双基教学是中国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制胜法宝,是中国教师的伟大创造,应该是“中国经验”的核心内容。
中国教师为什么不懈的追求加强双基教学,这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中国人一向崇尚“勤学苦练”“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务实基础”。同时对加强双基数学从理论层面进行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1、记忆通向理解;2、速度赢得效率;3、严谨形成理性;4、重复依靠变式。(14)
5、变式练习
重视练习是中国传统教育之精华,在中华民族的语言宝库里比喻勤学苦练的语句比比皆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熟能生巧”“不下真功夫,难学真本领”“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要想武艺好,从小练到老”等。
中国数学教师每堂课都少不了练习,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全国推广辽宁黑山经验“精讲多练”,其核心是“多练”,为了多练必须精讲。我在尝试课堂数学中提出“学生在练中学,教师在练中讲”“一堂没有练习的课不是好课”。
重视练习是优秀数学教师的共同特征,他们不仅强调练习的数量,更追求练习的质量。练得熟,还要练得巧,要在“巧”字上下功夫。由此,逐渐产生变式练习的形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不断提高,形成了变式练习的教学体系,这是中国数学教师的又一创造,体现中国特色。
所谓变式练习,是对同一类数学问题,采用变换条件、变换问题、变换内容、变换形式、变换位置、变换叙述方式、变换解题思路等组成一道或几道新题让学生练习。
如,在下面4个图形中,画出A向对边的高。
这4个三角形,问题是同一个画高,(1)图是标准图形(2)(3)(4)图变换了位置,这是(1)图的变式练习,学生容易犯错。
下面再用应用题举例:
原题: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375套,还剩下多少套没有做?
变式题:
1、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还剩下多少套没有做?(变换条件)
2、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375套,再做多少套才能完成任务?(变换问题的叙述方式)
3、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380套,剩下的要求4天完成,平均每天做多少套?(变换问题)
4、一本书660页,已经看了380页,剩下的要求4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变换内容,变换问题)
一位外国专家听了中国教师的介绍,十分赞赏,称中国教师既做到多练,但又避免了机械训练,克服了思维定势。这种变式训练,让学生在变化中学习,从对比辨析中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充分显示中国人的智慧。